•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以北京市中考真题为例,说说非连续性文本的阅

    发布时间: 2024-05-17 11:42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2020年第七十九期(总第445期)

      书接上文,这是分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如果没有看过,可以参见《》。这篇文章中还有购书福利,在6月20号之前可用。

      今天这部分涉及到对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分析,有对原题的分析,也有对在原题基础上改造之后的试题的分析,两相对照,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命题中的一些“套路”。

      当然,除此之外,在本文的结尾也有一些关于“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以及命题上的思考。

      下面是对北京市2019年中考原题的分析: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二】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

      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旱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 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困村。事实说明, ① 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延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实践证明, ② ,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

      16.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简析】

      答案示例:四十年中,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这是一个图文结合的问题。单独概括图示信息,应该关注图注、时间、横比、纵比、发展趋势等。具体到文本,则应该注意到所要补写的话语与“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分句共同构成了【材料一】最末一段的中心句。所以,关于年份,可以不必具体指出哪一年到哪一年,只要概括出一个时间段即可,关于贫困人口数量,也不必明确指出从多少下降到多少,只要明确趋势即可。

      1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①整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B. ①整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C. ①集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D. ①集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简析】答案:B

      对近义词语或者短语的区别,需要关注不同关键语素的差异。比如,“整合”与“集合”,应该关注“整”与“集”的差异,“整体脱贫”和“精准扶贫”,除了区别“整体”与“精准”之外,还要注意“脱贫”与“扶贫”的差异。

      当然,这些差异不是记住,或者能用具体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了。关键要能在具体语境中应用,能够通过具体语境的细微区别选择恰切的词语或短语。

      【材料二】选择“整合”,是对前文的总结,前文的“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都是“整合”,而不是单纯地“集合”,而且后文的“协同多种机制”,也是“整合”,而不是“集合”。

      【材料三】选择“精准扶贫”而不是“整体脱贫”,是因为语段的前后照应,开头就明确强调“精准扶贫”,强调“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结尾也应该是落脚在“精准扶贫”而不是“整体脱贫”上。

      至于为什么要把“扶贫”作为中心语,是因为整个语段就是围绕着“扶贫”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精准扶贫”与文句最末的“走出一条新路”构成对应关系,而如果把“地区”作为中心语,则一方面脱离了中心话题,另外一方面也与“走出新路”无法构成对应关系。

      当然,从道理上来讲,之所以选择某一个词语或者短语,而不选择另外的,是有这么一些依据,但实际在做题的时候,则并不需要思考得这么周密严谨,更多是依据语感。语感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良好的语感基于长期的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 、 ② 、 ③ 。(每空限10个字以内)(3分)

      【简析】

      答案示例: ①党和政府的领导 ②全社会广泛参与 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该题实际上是对三则材料核心内容的分别概括。需要考生具备区分中心句与支撑句的能力。或者套用议论文的说法,要能够把观点与材料拆解开来。

      能够准确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并且有意识地跳读支撑句,是实现文章速读的最好办法之一。这种办法本身并无任何神秘之处,随便拿来三五个例子,就足以给学生讲清楚,但是要想能够熟练应用,则非要有大量的阅读实践不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贩卖语文学习有“绝招”,有“套路”的说法,都是骗子的话术,真正的语文学习,并无任何终南捷径可走。

      下面是我在中考原题基础上改造的试题,也做一些分析: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共7分)

      【材料一】

      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②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③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④四十年中,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二】

      全社会 ① 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旱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 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困村。事实说明,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 ②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延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实践证明,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

      16.【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是针对材料一中的哪句话作出的具体形象直观的说明。(1分)

      A. ① B.② C.③ D.④

      【简析】答案:D

      本题在中考原题上稍作改造,一方面是要学生有能力准确抓住图示的主要信息,另外一方面,又要能够和文本相结合。划线的几个语句,都与“脱贫”相关,都与图示有一定瓜葛,但是,前三个语句只是文本中的铺垫或者材料,都是支撑作用的语句,而不是概括性的中心语句。要能够区别中心句与支撑句,这样一个能力的考查,就又与中考原题的第18题联系起来了。

      1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倾力开展 ②国家实施了全民脱贫战略

      B.①广泛参与 ②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

      C.①倾力开展 ②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

      D.①广泛参与 ②国家实施了全民脱贫战略

      【简析】答案:B

      是“广泛参与”还是“倾力开展”,这个表达受到后文的约束,从后文的材料以及文末语句中的“整合”“协同”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文段强调的是“广泛参与”,而不是“倾力开展”。当然,这个有一些同学可能受到文段最末的“集全社会之力”这样的表达的干扰,但实际上“集力”和“倾力”在表达上因为关键语素的差异,所以意思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材料三】是一个总分总结构的语段,中考原题考查的是结尾的总结性语句,而改造这个题则变化考查了一下开头的总结性语句。只要关注到总分总这个结构,关注到前后的呼应,就没有问题。

      事实上这种区别意思相近的词语或者短语的问题,是无处不在的。不一定非要通过做具体的考试题来完成,任何一个合适的语段,都可以成为这种训练的载体。在教材的课文中,这种材料俯拾皆是,老师在带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些区别。

      另外,还应该重视将阅读获得的这种写作结构以及选词上的经验,迁移到写作中去,试想,如果学生写作中,能够轻松写出这样结构的语段,能够选择合适的词语,那么在考试中,面对这类试题的时候,还怎么可能会觉得有难度呢?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18.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可以得出___①____的结论。从这一结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 ② 、 ③ 、 ④ 。(每空限15个字以内)(4分)

      【简析】

      答案示例:(每空1分)

      ①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②扶贫需要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

      ③扶贫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

      ④扶贫需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这道题的改造,只不过是将中考原题题干中的“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这样的表述挪到问题之中而已。要求学生能够看得出来三则材料是围绕着一个怎样的中心话题选材的,想要得出一个怎样的共同结论。至于后三个空,与中考原题在核心指向上并无差异,只是在表达上为了严谨完整,需要略作调整而已。

      事实上,中考原题在材料选择上也是极为有意而为之。就是要围绕着“巨大成就”来选材。我在改造这个题的时候,有一点儿偷懒,如果不偷懒的话,我会调整或者补充一些材料,比如,补充国际和我国贫困人口最低收入标准,甚至如果选用最新材料的话,可能也会把李总理关于六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说法补充进来。这样,并不妨碍说清楚巨大成就,反而在谈及巨大成就背后,也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看到任重道远,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前行。

      最后,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做两点进一步的思考。

      一、关注“非连文本”之外的群文对比阅读。

      并不一定非要根据特定目的摘录特定文段,才可以出中考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试题,实际上,只不过是受限于命题字数,如果是完整的文本对比,依然可以考查相关的能力。个人以为,平时训练不应该非要提供这样的“非连文本”,反而应该注重多个相关的完整文本的对比阅读。

      二、关注“非连文本”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该将重点指向激发学生思考上,而不应该仅仅指向为了让学生完成指定任务,得出指定结论上。要在材料选择上,有意识避免“瓮中捉鳖”,“关门打狗”的套路,在关注材料同一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们的差异性,这样才有助于真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更灵活,更有深度思考力的头脑。

      当然,以我个人的命题经验,非常清楚地知道以上思考,要想在命题上实现,其难度是大而又大,这其中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还有比技术性本身更高的问题,这里就存而不论了。

      不过,以上两点应该成为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附】关于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中关键词搜索的简要说明:

      搜“课堂实录”,可以看到一些课堂实录,带有课堂上的录音。

      搜“小学教材”,可以看到一些对小学阶段教材识字设计的文章。

      搜“识字”,可以看到关于识字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及实践。

      搜“作文”,可以看到儿童作文常见障碍及对策,要不要买作文书报作文辅导班等问题。

      搜“阅读”可以了解到关于阅读的一些基本看法和实践。

      搜“现代文”,可以看到涉及到中考阅读的一些文章。

      搜“儿子”,可以看到一些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搜“工具书”,可以看到语文学习中相关工具书的推荐及使用。

      搜“八十分”“分数”等关键词,可以看到我关于考试和分数的一些思考。

      搜“减负”,可以看到我对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搜“弟子规”,可以看到若干篇对于《弟子规》的分析。

      搜“论语”,可以看到若干篇我谈《论语》学习的文章。

      搜“记忆存折”,可以看到关于如何帮助孩子积累古诗文的问题。

      搜“文言文”,可以看到如何应对文言考试以及什么是学习文章的正确路数。

      搜“古诗文”,可以看到如何给孩子选择古诗文以及教古诗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搜“辅导班”,可以看到我对辅导班的一些相关看法。

      搜“第一课”,可以看到我在不同学期设计的开学第一课。

      搜“中考”,可以看到我在指导学生备战中考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