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最适合中考作文的10大诗词金句,从小熟读,考试

    发布时间: 2024-05-16 14:17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小时候背的第一首古诗词,你还记得是哪一首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无数文人墨客路过,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金句名篇。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绝,也是每个人的学生时代的必学篇目。小时候,打开语文课本,最怕的就是背诵全文,如今这些金句,你又记得句呢?

    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高中才学到的诗词,但是却是对笔者写作启发最大的一篇。文中处处写景,却又处处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九个词,将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加任何渲染地,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里运用的白描的写法,曾运用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杨二嫂的描写,就是这样的:“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长者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时所作的绝命词。古诗词中,常用的写法,以实写虚,在这里得到了尽致的运用。

    正是通过古诗词,我们才了解到,可以用明月寄托乡愁,可以借秋风表达哀思——就像李白曾经写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些寓情于景的写法,将2000年后的我们,与先人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三、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是一篇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诗人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里的柴,念zhài,通“寨”字,指用树木围成的栅栏。诗句意在营造一个空寂深幽的境界,却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反衬的例子出现在许多的文学写作中,是惯用的手法。不光是写景,还常常出现在人物的描写中。《三国演义》中,鲁肃老实,周瑜量小,实则在衬托孔明之机巧,反衬诸葛之智能。

    四、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学最难背的古诗词之一。这里的“千呼万唤始出来”运用的是夸张的描写手法,然而有多少人感受出来了呢?

    恰用夸张的手法,是让人不感觉到突兀。在《范进中举》里有这样一句,“胡老爷方才这个嘴巴打的很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写的实则是胡屠夫手上的油多。

    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互辞”的手法,大家还记得吗?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的互辞手法,也称互文。两个看似各说各话的句子,实际上在相互渗透,补充说明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

    《滕王阁序》里的经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木兰辞》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都是互文手法的名句。

    六、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句出自《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文人们常喜欢“以哀景写乐,以乐景衬哀情”的方式,来倍增场景的欢快、哀伤。在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绘的美好的春色里,却是一片黯然离别的场景,而纷飞的雨雪天,竟是征夫归家之日。

    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的开头,有这么一段描述:“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一段的欢乐场景,只为作者提醒当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做下铺垫。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小时候能够脱口而出的各类唐诗、宋词,很多人已经逐渐回忆不起他们的出处,以及完整的诗篇。

    好似在日常生活中,当年背诵的这些古诗词并没有什么用。但却恰恰是这些诗词教会了我们语言汉字的美,并指导着我们,从这些经典名篇中,不断汲取着文字和创作的精神食粮。

    免费领取语文资料包

    私信回复【小学作文素材】,即可免费获得小学阶段满分作文资料包~

    私信回复【初中典故集录】,即可免费获得初、高中故事典故集录大全~

    私信回复【高中作文素材】,即可免费获得高中阶段满分作文资料包~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