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2021 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公布,文理一本分数线分别

    发布时间: 2024-05-14 09:06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2021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出炉,一起来看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发布

    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

    成绩出来了,填报志愿便成为考生和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

    不确定自己分数够不够意向院校?推荐使用鲸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卡”

    一键输入分数,即可快速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下方链接体验吧!

    下面这些要点可得注意!

    一、 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及录取时间安排

    二、公示和监督渠道

    01.省招办网站:

    (1)公布在我省招生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

    (2)公示全省各类享受政策性照顾的考生(含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资格)名单;

    (3)公示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生名单;

    (4)公示艺术校考合格考生名单。

    02.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

    公示各类享受政策性照顾的考生名单,符合报考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的考生资格名单,本级和上级举报电话。

    三、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01

    考生需首先登录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http://www.heao.gov.cn),然后点击首页网上服务大厅中的“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在登录界面输入考生号、身份证号和登录密码进入系统并填报志愿。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于6月26日8:00开通。

    考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要把密码透露给他人,更不要让他人代替填报志愿。如忘记密码,可利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的“忘记密码”功能进行密码重置。无法重置的,普通类考生请本人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报名所在地的招生考试机构重置,对口招生专升本考生本人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可到就近市县招生考试机构重置。

    02

    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并保存,在规定的截止期前可以进行不超过两次的修改,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填报时间截止后将无法更改。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完成提交后,即视为与高校之间的志愿约定生效,录取时不得擅自放弃;考生的志愿信息任何人不得改动,否则,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考生网上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并加盖公章后存入考生档案。

    03

    考生在当次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前,若想放弃所填志愿,可以在志愿浏览页面下方直接点击“放弃已填报志愿”进行志愿放弃操作。由于放弃操作将取消考生已报的志愿,并且考生无法再次报考被放弃的志愿,系统为了确保安全,根据考生账号绑定的安全措施验证考生身份。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艺术提前本科批、体育类本科批共用一个“放弃已填报志愿”操作,一旦点击,则上述类别的这些批次全部放弃,不能再填报。艺术本科A段、本科B段同批次中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共用一个“放弃已填报志愿”操作,普通类专科提前批各类别、体育类专科、艺术类专科(美术和书法类)及艺术类专科(非美术和书法类)也是共用一个“放弃已填报志愿”操作,操作办法同上。

    放弃志愿操作界面也有相应的提醒。“放弃已填报志愿”操作成功,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当前该批志愿。

    04

    选报志愿需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认真查阅《专业目录》说明及其中有关院校和专业情况,重点了解拟填报院校的各项信息,特别是高校的招生章程。

    章程中有学校招生说明、招生要求以及明确的录取规则。高校招生章程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统一公布,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和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站均有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链接,《专业目录》中也有相关的院校网址。

    05

    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应注意:

    通过相应专项计划资格审核的考生方可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均单独设立批次,原则上执行本科一批分数线。高校专项计划纳入特殊类型招生志愿,考生应按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考生如同时符合三个专项计划的资格,志愿可以兼报。

    06

    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含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已取得相应报考资格的考生,可填报1个相应的高校志愿。

    高水平运动队考生,其取得资格的高校无论在哪一批次录取,选报该志愿必须填在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栏内。

    07

    本科提前批的地方公费师范生,国家专项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本科批、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体育类,美术类和书法类专业在艺术本科A段、B段和艺术专科批实行平行志愿。

    本科提前批的地方公费师范生考生可以填报1-6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5个专业,不能调剂专业;本科一批、体育类和高职高专批次考生可以填报1-6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本科二批考生可以填报1-9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艺术类平行志愿考生可填报1-9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个专业。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除地方公费师范生)、专科提前批第一志愿设1个高校志愿,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设1-4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以及本科A段、B段、高职高专批非美术、书法类共设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限同一专业组)。

    08

    由于本科一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实行平行志愿,为解决同一高校专业间因学费标准差别较大等因素而产生的专业生源不均问题,提高考生填报志愿的针对性和投档的有效性,部分高校按学费标准将本校较高学费专业集中单列,排列在本校普通类专业之后;类似情况还有,少数高校将医护类专业、农林矿类等专业单独列出为一类,还有民族院校将限定考生民族的专业单独列出为一类。

    在同一高校志愿栏只能选择其中一类专业,不能跨类选择专业,专业调剂在所报专业类内进行。如报考同一所院校普通类、较高收费类和民族限定和医护类等专业,应按不同院校志愿分别填报。

    09

    定向就业招生专业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中,须填报在相应批次所规定的定向志愿栏中;普通类本科提前批中,定向就业招生专业填在第一院校志愿栏。

    填报定向西藏、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志愿后,系统将直接在志愿浏览页面显示打印承诺书按钮并发送只读邮件提醒,考生需自行打印签字,在志愿签字确认时同时递交承诺书,免费本科医学生还应同时提交资格审核相关证明材料。

    考生录取为定向生后,入学报到前应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定向县(市)招生的地方公费师范生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10

    在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志愿中,专设军队招飞志愿,参加军队招飞全面检测合格考生方可填报。

    军队招飞志愿先于其他本科提前批次志愿投档,未被录取该志愿的考生,继续参加本科提前批次其他志愿投档。

    本科提前批各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艺术类本科与非艺术类的本科批次录取同时进行,在本科提前批不能兼报,其他批次如出现兼报,按照各批次投档录取时间安排顺序进行投档。

    专科提前批包括艺术、体育、定向培养士官、空乘、航海、医学、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等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类别,各类别不得兼报。

    11

    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的考生可以选报一个招收预科班的高校。如果分专业方向,每个高校可填报1-5个预科班专业方向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12

    填报征集志愿应注意:

    录取时对生源不足的学校,公开征集志愿。届时未被投档且满足成绩等条件要求的考生可以选择填报征集志愿。考生应确认自己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已被录取、预录取及阅档状态的考生不可填报。

    剩余计划量大的院校或专业可能会降分征集志愿,考生应进一步查阅拟报高校招生章程的对应内容,全面了解专业情况和学费标准。

    征集志愿投档时,以当次征集的志愿为投档依据,即使原来报有这些学校志愿,也须重新填报。

    四、平行志愿投档办法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即:由高考成绩总分加上照顾政策分值后生成排序成绩,按排序成绩分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排序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听力成绩排序。

    最后,告诉各位考生填报志愿并非小事,一定要慎重对待!高考成绩无论高低都是同学们参加考试的见证!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