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欢迎回家!出差183天!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陈

    发布时间: 2024-04-30 19:09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热烈庆祝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出差183天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刚刚,返回地球成功着陆了!!!

    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左)

    据介绍今天,三位航天员回到地球的第一顿饭有面条,有小米粥还有羊汤和蔬菜水果等你爱吃哪样?安全回家!辛苦了!刚刚,三名航天员已安全顺利出舱。一起来回顾下刚刚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过程↓↓

    19时许,返回舱主降落伞打开

    20时许,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十四返回舱着陆瞬间

    ↓↓↓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稳稳落地!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欢迎三名航天员回家!

    确认返回舱着陆位置后

    医监医保人员检查航天员状态

    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正在进行重力再适应

    “01感觉良好!”

    “02感觉良好!”

    “03感觉良好!”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

    落地后接力报告“感觉良好”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后,舱门打开,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接力报告“感觉良好”。

    航天员陈冬安全顺利出舱

    “很有幸见证了

    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建成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

    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

    “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

    回到祖国的怀抱

    很踏实,很安心”

    ↓↓↓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

    “星河灿烂,一览无余

    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据介绍,今天,三位航天员回到地球的第一顿饭就有面条,还有小米粥、羊汤和蔬菜水果等。

    安全回家!辛苦了!

    自今年6月5日入驻中国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在轨任务安排饱满,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

    “神十四”乘组过去半年创造了多个“首次”,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诸多历史时刻,与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返回地面,即将出舱:

    返回舱舱门打开后,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报告感觉良好。 

    据悉,三位航天员回到地球的第一顿饭就有面条,还有小米粥、羊汤和蔬菜水果等。网友说:上车饺子下车面,讲究!

    首先出舱的航天员陈冬,是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陈冬描述回到地球的过程,说“像流星一样回到祖国怀抱”。

    航天员刘洋出舱时,微笑挥手。她说,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

    随后,航天员蔡旭哲出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这是航天员陈冬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这是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随后,搜救回收空中分队

    抵达返回舱着陆点

    20时许,三名航天员

    报告感觉良好

    欢迎英雄回家

    !!!

    空间站任务

    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

    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1时01分神十四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正在进行重力再适应

    网友:欢迎回家过年!

    神舟十四号多个“首次”任务期间,神舟十四号创造了多个“首次”,见证了诸多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时刻。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5日上午,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航天员领命出征,由陈冬担任指令长。3人均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乘组第一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员组成。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

    6月5日傍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变轨,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随后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7月24日,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神十四航天员于次日上午开启了问天实验舱舱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11月3日上午,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而后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侧向端口再次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2022年11月3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新华社发任务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共进行了3次出舱工作。9月1日,陈冬、刘洋首次从问天气闸舱成功出舱;9月17日,乘组实施了第二次出舱活动,创下了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11月17日,乘组第三次出舱,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起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这也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组合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12月2日晚,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进行了交接仪式,神舟十四号向神舟十五号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今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分离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

    神舟十四号乘组“太空出差”半年

    解锁空间站多个“首次”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任务安排饱满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解锁空间站多个“首次”航天员落地后第一餐吃点啥?神舟十四号返回是东风着陆场首次冬季夜间返回任务为了迎接航天员回家

    搜救回收车辆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装

    航天员出舱之后就进入了医监医保流程的时间现场的医监医保车加装了燃油暖风机20分钟内可将舱内温度升至20℃以上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用热水洗漱

    据介绍,今天,三位航天员回到地球的第一顿饭有面条、小米粥、羊汤和蔬菜水果等医疗救护队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温毯、保温被和暖宝宝等航天员回来之后还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三名航天员平安回家了但太空之旅带来的考验还远没有结束据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专家介绍三名航天员返回后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恢复训练经过细致的观察评估后再转入正常训练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 徐冲:我们称为重力再适应,身体从上到下各个器官系统都要去适应重力的环境,比如前庭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平衡功能、肌肉的协调性,包括整个体液分布的改变,我们知道,在轨时,体液头向分布了,回到地球,整个体液又回到下肢了,所以对整个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有不同大小程度的影响和挑战。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安全顺利出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安全顺利出舱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任务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是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后的首次返回,还是在东风着陆场开展的首次冬季夜间返回。

    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返回舱搜索、航天员救援任务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在我国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实验项目协议后,空间应用系统首次参加东风着陆场搜索回收任务,开启了东风着陆场回收国内外客户空间应用载荷的新常态。其次是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和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间隔时间短,短时间相继执行发射段应急搜救任务和返回段搜救回收任务,需要同时做好两艘飞船相继返回的搜救任务准备,开启了东风着陆场执行搜救任务的新常态。此外,此次返回任务中,神舟十四号飞船是在寒冬季节夜间返回,这是着陆场系统时隔17年又一次在夜间执行航天员搜索救援任务,极寒和暗夜给搜救任务带来了很大麻烦。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受东风着陆场复杂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夜间执行搜索救援任务存在着发现目标难、到达着陆现场难,搜救行动风险防控要求高和突发异常情况多的难点。东风着陆场看似平坦的大戈壁,实则有高压输电线、铁丝围网以及高低不平的地面等障碍因素,对直升机夜间降落造成很大威胁。

    此外,戈壁地貌以粗沙和石子为主,直升机降落时旋翼卷起的沙尘遮挡飞行员视线,直升机基本是盲降,粗砂和石子容易导致直升机故障,降落过程风险很大。此外,由于直升机飞行的快捷性,航天员搜救任务均以直升机分队为主。夜间靠目视看不到返回舱,必须借助微光、红外光学设备才能发现返回舱。

    针对夜间搜索难题,东风着陆场持续技术升级,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优选天基、空基、地基弹道测量数据送往搜救直升机,建设了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并研制了国内首款共口径、长焦距、柱型直升机光电吊舱,调配具有微光、红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学设备在地面布阵,提升了夜间搜索发现返回舱的能力。

    当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家园后,迅速找到返回舱和航天员是地面搜救人员最关心的事情。《环球时报》记者4日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在飞船着陆后,天线网络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确保地面的搜救人员可以通过天线网络来找到返回舱。为保证地面搜救系统及时搜索到返回地面的返回舱,返回舱上还配有自主标位设备,告诉搜救人员“我在这里”。这套标位设备以发送目标救援组织规定频率和格式的无线电设备为主。

    为方便夜间寻找返回舱,飞船返回舱的“肩部”位置装有闪光灯,直升机据此能在夜间发现返回舱。当返回舱溅落在海上时,在波浪翻滚的大海里,直径3m的返回舱难以被发现,为引导飞机和救捞船搜索返回舱,返回舱底部装有海水染色剂。海水染色剂会缓慢释放,将附近水面染成亮绿色,持续时间可达4小时。

    此次搜索救援任务还面临零下二十多度极寒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以最温暖的方式救援航天员的思路,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对医监医保车进行了维护,作为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第一个“临时的家”,医监医保车可在极寒条件下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温度适宜的医监医保保场所,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

    据了解,针对此次任务的低温暗夜环境,中国航天员中心试验队新研制了航天员保暖装置,增加辅助照明措施,优化了医监医保工作流程,还减少了航天员舱外暴露时间,并及时进入载体开展医监医保相关工作。

    此外,营养保障团队更是精心准备了航天员返回后的首餐,从航天员个人口味喜好、膳食营养要求、返回着陆生理适应特点等方面,确保神舟十四号乘组吃得香、吃得方便、吃得科学。

    一起回顾神十四“名场面”神十四的三名航天员在轨6个月留下了许多“名场面”一起回顾点击视频,回顾最忙乘组太空出差全过程↓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神舟十四号的这半年:从发射到返回最忙乘组都忙了些啥。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1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分离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挥手告别。后续,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在中国空间站出差183天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即将踏上回家之旅。

    祝福英雄的航天员一路平安!东风见!北京见!

    以下视频来源于
    深圳卫视正午看天下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4日晚

    神十四乘组将乘坐神舟飞船

    返回东风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系统已做好准备

    迎接航天员回家

    改装医监医保车

    提升航天员舒适度

    医监医保车

    是航天员返回地球后

    第一个“临时的家”

    在车上,航天员将完成初步的

    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吃上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饭

    必要时乘车转移

    为了提升航天员

    在医监医保车内的舒适度

    此次任务对医监医保车

    进行了改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应急抢修与运输分队

    地面抢修分队指挥员喻虎介绍:

    “为3名航天员更换了全新的座椅

    为了确保新座椅

    与原有医监医保车更好结合

    我们设计了全新的

    缓冲装置和卡扣进行连接”

    医监医保医疗救护车

    加装了燃油暖风机调节车厢温度

    20分钟内可将舱内温度

    升高至20摄氏度以上

    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

    吃上热饭、喝上热水

    用热水洗漱

    此外,医疗救护队还为航天员准备了

    保温毯、保温被和暖宝宝等

    面对低温、暗夜挑战

    制定多种方案,组织多次演练

    相比于以往

    此次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搜救任务

    同时遇上冬季低温和暗夜

    两项不利因素

    给搜救回收任务带来较大挑战

    因此,从人员到装备

    执行此次搜救回收任务的队员们

    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准备

    神舟十四号搜救回收任务

    通信操作手贺凯勉介绍

    “我们每人都配备了强光手电

    还有头戴式照明灯、指北针等设备

    辅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为了防止通信设备

    在严寒条件下出现异常、卡顿

    耗电快等现象

    队员们还给设备主机贴上了暖宝宝

    并用毛毡包裹起来

    针对神十四返回舱

    夜间返回的任务特点

    东风着陆场制定了

    飞船跟踪测量方案

    返回舱搜索回收方案

    航天员现场救援方案等

    截至目前,东风着陆场

    已经分阶段组织了多次训练演练

    其中,直升机搜救分队

    通过14个场次的

    夜航训练和降落训练

    突破了直升机夜间

    在戈壁软沙区降落的关键技术

    地面搜救分队

    对着陆区进行了地毯式勘察

    详细记录和整理了车辆易通行轨迹

    为夜间快速机动做好了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

    等待神十四乘组回家!

    ━━━━━

    时隔17年再次在夜间执行搜救,迎接神十四乘组要做哪些工作?

    12月3日,在神舟十四号搜救回收任务的媒体见面会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此次神舟十四号飞船将在寒冬季节的夜间返回,这是着陆场系统时隔17年又一次在夜间执行航天员搜索救援任务,极寒和暗夜给搜救任务带来很大麻烦,是对东风着陆场建设成就的一次全面检验。

    搜救前有哪些主要准备工作?

    据卞韩城介绍,针对此次搜救任务,东风着陆场组建1支直升机搜救分队、1支载有伞降队员的空运机动搜救分队、1支地面搜救分队,着陆区周边3旗3县1市地方政府组建了民兵分队,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东风着陆场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最寒冷、最黑暗情况,按照正常情况有方案、异常情况有预案、应急情况有对策的思路,制定了飞船跟踪测量方案、返回舱搜索回收方案、航天员现场救援方案等。在制定方案预案方面,此次重点开展了返回舱倒扣、舱口被掩埋、舱体变形等极端情况的处置训练,在着陆场周边所有水域安排了瞭望哨。

    “针对夜间搜索难题,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在着陆场的应用,优选天基、空基、地基弹道测量数据送往搜救直升机,完成航天语言到航空语言转变,建设了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卞韩城说,研发人员研制了国内首款共口径、长焦距、柱型直升机光电吊舱,调配具有微光、红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学设备在地面布阵,提升了夜间搜索发现返回舱的能力。

    在准备物资器材方面,卞韩城介绍,按照救援现场亮如白昼的思路,筹措了夜间救援航天员需要的各种照明器材。按照以最温暖的方式救援航天员的思路,对医监医保车进行维护,在极寒条件下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温度适宜的医监医保场所,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所有野外工作设备都进行了抗低温防护,车辆加装了低温启动装置,通信设备也配足了备用电池,着陆现场临时搭建场所均按8小时供暖需求配齐电力保障设施。

    为熟悉搜救环境,直升机分队选派具有丰富夜航经验的飞行员组成最强阵容的飞行机组,进场以来已组织14个场次的夜航飞行和降落训练,对着陆区内各种地形地貌、危险物进行了标记,突破直升机夜间在戈壁软沙区降落的关键技术。地面分队对着陆区进行了地毯式勘察,除标记铁丝围网、梭梭林地、软沙区等车辆通行危险区外,详细记录和整理了车辆易通行轨迹,为夜间车辆快速机动做好准备。

    卞韩城告诉记者,分阶段组织训练演练以来,已组织10次直升机夜航和野外陌生地域夜间降落训练,组织了2次空地协同训练、3次全系统演练,按计划完成了飞船返回前的各项训练演练工作,目前所有装备、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

    此次搜救回收任务有哪些难点?

    卞韩城表示,搜索救援任务最大的难点是极寒和夜间条件,以及可能遭遇的最复杂、最困难场景。

    首先是夜间搜索发现目标难。由于直升机飞行的快捷性,航天员搜救任务均以直升机分队为主。白天执行搜救任务,机上搜救队员很容易发现目标,夜间靠目视看不到返回舱,必须借助微光、红外光学设备才能发现返回舱。

    其次,夜间到达着陆现场也难。“东风着陆场地形地貌条件最好的区域是西区,看上去是平坦的大戈壁,实际上却有许多干枯的梭梭树、高压输电线、低矮建筑、铁丝围网,以及高低不平的地面等,对直升机夜间安全降落造成很大威胁。西区戈壁地貌以粗砂和石子为主,直升机降落时旋翼卷起的沙尘容易遮挡飞行员视线,直升机基本是盲降,粗砂和石子容易导致直升机出现故障,降落过程风险很大。”卞韩城说。

    夜间实施航天员救援,必须准备并携带大量的灯光照明设备到现场,使救援现场达到亮如白昼的效果。极寒条件下救援航天员首先要创造温暖的救援环境,为航天员准备可靠的御寒物资,打开舱门口后要在舱内温度降低前尽快组织航天员出舱,航天员在舱外极寒环境中的停留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充分保障航天员医监医保环境足够温暖,并且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用热水洗漱。极寒条件还可能导致机械设备出现低温启动困难、电子设备工作异常、电池续航能力降低、搜救队员操作失误等情况。因此,救援现场的保障要求也特别高。

    同时,多架空运飞机、无人机、直升机夜间会在同一空域飞行,近百台车辆夜间在无道路依托的茫茫戈壁中行驶,而许多外来驾驶员并不熟悉东风着陆场的地貌环境和气候特点;着陆现场虽然有照明设备,但大多数区域仍然是漆黑一片,近500人在黑暗中活动,这些因素都对风险防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多。卞韩城介绍,中外载人航天器返回过程中均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在东风着陆场,飞船有可能着陆于地貌复杂地域,如山地、沙漠、盐碱地、梭梭林地、水域等。搜救过程也可能遭遇复杂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雪、起沙尘等。返回舱着陆后,有可能出现主伞拖拽返回舱高速滑行、返回舱舱门打不开等工程工况。这些复杂情况、困难工况与极寒天气、暗夜环境叠加,进一步增加了搜索任务组织实施的难度。

    点击视频,回顾最忙乘组太空出差全过程↓

    △ 视频来源:央视军事

    神舟十四号乘组

    是中国载人飞行任务以来

    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乘组

    三人均为“75后”

    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在轨期间任务安排饱满

    解锁空间站多个“首次”

    也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

    在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后

    他们返回地球

    让我们一起回顾

    “最忙乘组”这半年的

    “太空出差”亮点! 

    致敬中国航天!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新华视点等综合,在此致谢!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感谢!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