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访长征时期毛泽东的警卫员阙中一少将之子阙勇

    发布时间: 2024-06-17 07:22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11月5日,在龙岩市驻上海联络处举行的驻沪老红军、革命先烈后代座谈会上,红军后代、上海市外经集团原副书记阙勇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的传家宝,丢了它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阙勇对记者说,十年前的2006年,上海市为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了60台越野车参加的重走长征路活动,他作为宣讲团的4个特邀嘉宾之一,一路宣讲到延安,在与各地老红军及红军后代交流时,就一直强调这句话。十年之后,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他觉得长征更是闽西人的传家宝,它是闽西儿女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阙勇介绍,他的父亲阙中一原名阙桂兰,出生于永定湖雷,年少时家中穷苦,割过烟叶放过牛。1928年,年仅14岁的阙桂兰参加了张鼎丞领导的永定农民暴动。1931年11月,中央军委警卫连专门建制了毛主席处特务班,他被选调到特务班担任班长。毛泽东听了他的名字后哈哈大笑说:“你的名字听着真是全身都香,不过现在你只是中国的普通一个兵了,就叫你‘中一’吧。”从此,父亲改名为阙中一,加入了中央警卫连,成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

      “长征途中毛主席还救过我父亲的命!”阙勇回忆道:“过草地时,我父亲的小腿被草木茬戳了两个洞。因当时缺医少药,浸泡在潮湿的草地里的小腿发炎,肿得像大腿一样粗,渐渐的体力不支,无法跟上队伍。毛主席在途中发现我父亲不见了,亲自带人调头回来找到他,并将自己骑的小红马让给了他,用马驮着他,毛主席自己用树枝做拐杖艰难前行,我父亲这才保住性命走出了大草原。长征途中毛主席尚且如此爱兵,更不用说各级红军指战员,这种官兵一致、上下一心的作风,是红军在艰险无比的长征中还能屹立不倒的关键。”

      谈及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的播出,阙勇兴奋地说:“我天天准时收看,看了很激动,很感动。电视剧在闽西取景,我看到了很多家乡的景色。电视剧题材来源红34师,反映了闽西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积极参与长征。电视剧题目也非常到位,‘绝命’一词深刻体现了闽西子女参加长征、敢于牺牲的坚定决心。闽西人民是很懂得感恩的,也是热血的,红军为广大劳苦百姓分田分地,闽西人民记在心里,忠实拥护共产党,愿意为党做一切牺牲。电视剧中的台词和镜头都很真实,不做作,像赖老石头父子、林金成三兄弟等人物事迹都是真实存在,有迹可寻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红军出发时誓师的画面,客家祖训上的文字历历在目,这是客家精神与长征精神相融合的伟大见证,是最令我心潮澎湃的一幕。”

      阙勇说:“从十年前开始,我就成了上海市的长征精神宣讲员,这些年来深入部队、机关、学校做了几十场义务宣讲。一些听众与我交流时,不解地问:在长征途中,是什么精神什么力量让红军能够突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不利局面,能跨过天堑地险,突破生命的极限走过这两万五千里?我告诉他们,是因为有闽西儿女在湘江战役中前赴后继的无私奉献,有绝命后卫师6000人对抗4万敌军的决绝意志,这就是长征的精神,这就是党性的力量,这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

      阙勇认为,《绝命后卫师》的播出,对于红军后代是一种激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后一辈人是一种启示,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当代闽西人应该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军传统,手捧‘传家宝’,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走好每个人的长征路!(记者 傅长盛 见习记者 蓝明丰 图/文)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