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原创 >

翔安一件明代墓志引关注 距今近600年或可补遗地方志

时间:2024-08-06 08:26 | 栏目:原创 | 点击:

  近日,在翔安东园社区,有文史爱好者关注到一件明宣德年间的墓志重见天日,在网络分享资讯引发热议。记者现场走访并联系文史专家了解到,这件墓志距今近600年,虽对厦门整体的历史意义不大,但可以作为地方志或家族史的补充。

  红砖墓志已断裂

  文字缺失仍可“破译”

  日前,记者前往翔安香山街道东园社区,在李氏祠堂中看到这件被当地居民妥善保管的墓志。记者注意到,这件红砖墓志长、宽分别约为60、40厘米,厚度为2l厘米左右,整体字迹清晰秀丽,顶部镌刻“故太孺李舍张氏墓志铭”字样,落款时间为明宣德七年(1432年)。不过,由于年代较久,这件墓志斜斜地断为三截,有些字眼因此破损模糊。

  记者从东园社区了解到,这件墓志此前掩埋在东园小学附近的山地里,几年前被挖掘出土,保存在东园李氏祠堂里。近一段时间以来,社区居民讨论声高涨,所以有居民拍下了墓志图片,发给厦门文史爱好者林鸿东等人“求解”。

  而后,林鸿东联合厦门、龙岩等地的其他文史爱好者对上面的文字进行翻译、勘误后,发表在相关微信公众号上,很快引起文史爱好者们的关注。虽然文字有缺失,但经过“破译”,依然可以推出大意:墓志所记载的人物为张氏孙娘,生卒年为1362年至1432年,大嶝人,性格宽厚、辛勤持家,临终交待子女要孝老爱亲;丈夫名为李非太,夫妻生育二儿一女、孙辈若干;这件墓志的撰文人陈毅,是张氏孙娘女婿的南安同乡。

  总体文史价值不算高

  但地方家族史可借鉴

  如何评判这件墓志的文史意义?厦门文史工作者、文博研究员何丙仲恰巧正在重修再版《厦门碑志汇编》一书。他告诉记者,通过仔细判断他认为,张氏墓志的历史价值总体不高。首先是它虽距今近600年,但不算特别久远,因为此前厦门有唐、宋、元等更早时期的碑志出土。其次是上面的文字内容大多围绕相夫教子等生平和家事,不具有太多史料意义。此外,撰文、书丹、篆额的人物“南安凤山陈毅”,并非历史上著名人物。

  厦门文史研究者颜立水同样表示,张氏墓志的发掘,对闽南及厦门的整体而言,文史意义平平。不过,从地方志的角度来看,可以作为东园李氏、大嶝张氏现有家族史的补遗和借鉴。颜立水提到,目前,李氏在今香山、东园社区一带繁衍生息,大嶝张氏后人则主要生活在洋唐居住区一带。

  对此,林鸿东告诉记者,结合地方记载的东园开基时间(1387年)推算,张氏孙娘及其丈夫李非太,可能参与或见证了李氏在东园的开基。此外,他还提到了墓志背后的另一个隐藏信息:撰文人南安凤山陈毅,是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知县;而《泉州府志》中有记载一位陈毅,为1408年的南安举人、知县,不过,并未提及他在何处任职——从撰文时间推算,两位“陈毅”为同一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史书上并未记录宣德年间的海丰知县是谁,如果‘南安举人陈毅’和‘海丰知县陈毅’确为同一人,则可以揭晓陈毅的具体官职。”林鸿东说。

  (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原标题:翔安一件明代墓志引关注 距今近600年或可补遗地方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