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首届“两岸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论坛在泉州南安举办

    发布时间: 2024-06-02 18:40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闽南网8月6日讯(闽南网记者 姚珊红 通讯员 翁书静 陈鑫炜 黄瑜鹏 陈瑞萍)8月4日至6日,首届“两岸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论坛在泉州南安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位高校专家和学者代表汇聚一堂,共话新时代传统聚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

    微信图片_20230806212145

      本次活动由华东理工大学、南安市人民政府主办,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中共南安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南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办。

      “本次论坛汇聚了两岸众多的专家学者,我们期待通过大家的学术交流、深入研讨,挖掘更多的保护思路和活化策略,为我们对传统聚落的研究和实践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说,期待所有与会者,在这次论坛中,能共享资源,相互借鉴,在对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道路上,共同进步,推动两岸的文化遗产更好传承和发展,更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南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连赞在开幕式中表示,他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加积极主动在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上多做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激活乡村动能、兴旺农村业态、推动人才逆流,让传统村落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

      他说,南安是一座拥有1700多年建置史的古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海丝文化、闽南文化、成功文化、华侨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涌现出“开八闽文化先河”的欧阳詹、民族英雄郑成功、伟大思想家李贽、一代名将叶飞等杰出人物。传承千年的武荣文脉,不仅孕育了海纳百川、底蕴深厚的多元文化,也造就了一批红砖相连、百年沧桑的传统村落。从“闽南建筑文化大观园”蔡氏古民居,到鹅卵石古厝九溪村,从奎霞古街,到丰州古镇,一座座传统闽南红砖大厝、民国的番仔楼、中西合璧的洋楼,宛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武荣大地,虽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出独特魅力。

      开幕式后,东南大学教授,博导,住建部原文物建筑首席专家,江苏省设计大师朱光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系教授,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李乾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兵等分别作主题报告。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侨大学、台湾华梵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建筑学会、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高校、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

      现场,专家学者们从理论、实践、管理等层面分享保护与活化利用传统聚落的前沿成果与现实经验,交流探讨协同推动两岸传统聚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传统聚落,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深厚渊源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南安市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思路,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置身于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在规划、保护、活化上注重留神、留形、留魂,既突出村落特色和个性化保护,又挖掘传统村落背后的故事,拓展文化传承空间,让传统村落从古而来、向新而生。同时,注重引进特色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业态,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文化服务、传统文化体验、特色文化展示等方面的需求。

      据了解,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实地调研石井镇奎霞村、蔡氏古民居和九日山,详细了解南安在保护利用传统聚落上的做法成效,切身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魅力。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