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神舟十八号发射时间确定!神17宇航员要回家了,

    发布时间: 2024-04-30 21:17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再过一周左右,神舟十八号就要带着新的宇航员到天宫“出差”了。此前的神舟十七号宇航员,也将于新宇航员完成交接后,在4月底返回地球。

    曾经,每发射一次载人飞船是举国欢腾的事情。如今,载人飞船和宇航员进入太空越来越常态化,就像每天固定开行的公交车一样,已经越发的平常了。

    (去年,神舟十七号升空发射瞬间)

    而这份平常的背后,正是这么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宇航员即将奔赴天宫空间站

    根据此前公布的消息,今年我国的航天发射任务有四项最关键。两项是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即神舟十八和十九的发射;另外两项是货运发射任务,天舟七号和八号的发射。

    其中,天舟七号的发射任务在1月份已经完成,主要是给空间站补给货物。下一步天舟八号的发射,也是围绕货物补给。

    而神舟十八和十九的发射,则是常态化的空间站宇航员轮替。根据以往的发射惯例,每次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为3人,所以今年即将奔赴太空的宇航员一共为6人。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神舟十七号三名宇航员)

    此外,已经在天宫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按照预定计划,在4月底就能返回地面了。

    2月初公布的消息显示,最新的6名宇航员已经选定就绪,他们正在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最后阶段的训练。

    以往三人组航天员的构成,一人执行过任务,另外两人是新航天员。所以没有意外变化的话,即将开启的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也应该继续延续该模式。

    不同之处在于,新选定的宇航员在地面训练的类型中,可能和以往有所区别。因为他们在进入空间站后,可能要对相关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还要应对一些计划之外的情况。

    (宇航员的地面训练)

    也就是说,相比于过去的训练,宇航员在登上太空之前,就得在地面接受很多技能培训,以及学习如何处置突发情况了。

    毕竟,空间站已经常态化运行,每次宇航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就是保障空间站的运行平稳的。而且未来随着发射次数的进一步增多,地面训练的类型也会多样化。

    此次发射外界还关注另外一点,航天员的组成中是否有女性。此前已执行过任务的女宇航员已经有刘洋和王亚平两人。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有报道说新的一名女宇航员已经选定,但截至到目前还没有公布其身份信息。

    所以,此次如果有女宇航员,究竟是未公布姓名的新人,还是已执行过任务的刘洋与王亚平,一切都还是待定状态。

    另外,自从我国空间站正式运行以来,外界也非常关注,会不会有外国的宇航员进入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里的宇航员)

    暂时还不会有外国宇航员

    2023年,我国已经向世界发出邀请,欢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次参与到飞行任务中。

    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显示,我国空间站对外开放的国家有17个,亚洲国家中有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沙特。

    欧洲的国家有法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挪威、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荷兰、波兰。此外,还有美洲和非洲地区的三个国家墨西哥、秘鲁和肯尼亚。

    对外开放不仅仅是指宇航员进入,还包括在空间站合作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等等。

    虽然上述国家已经通过申请成为第一批入选国,但距离外国宇航员和我国宇航员一起执行任务,应该还有很长的时间。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相比于国际空间站,我国的天宫空间站独居特色,外国宇航员要想进入的话,在技术操作和语言上需要有一个前期的适应和学习过程。

    就比如在语言上,无论是对话还是空间站内部,汉语和中文才是交流和操作的主语言。外国宇航员想要加入的话,语言这一关势必要先通过才行。

    (王亚平此前在空间站内)

    再者,宇航员的选拔流程原本就很严苛,如果是外国宇航员一起执行任务,这名宇航员不但要懂得多国语言,就是在技术操作和其他领域,也必须得具备更大优势才行。

    换言之在宇航员的选拔过程中,要想达到上述标准,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去强化学习。

    也因此在最近的几次发射任务中,大概率还是看不到外国宇航员的身影的。

    不过随着未来空间站的运行更常态化,尤其是国际空间站退役以后,整个太空就只剩我国一座空间站,到那时候,与国外的合作步骤将会势必加快。

    也就是说,未来有志于宇航员的外国人,他们不光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中文的学习也变得必不可少。可以预见的是,在这领域的学习将会掀起一个高潮。

    空间站的运行,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进入常态化阶段了,那么宇航员每一次又是怎样飞天的呢?

    发射频率从三个月缩减至两个月

    20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又从几年一次的发射到每年一次发射,到现在发射的频率已经变成几个月一次了。

    发射频率提升的背后,是各项技术保障的完善和成熟,更是围绕航天领域综合保障服务的体系构筑完善了。

    酒泉发射场,前几年一艘飞船的发射间隔,最快也要80天到90天才能完成所有的前期工作。

    到去年神舟十七号发射期间,这一时间间隔已缩短至40天到50天。而且在两个月内,还能完成两艘飞船的发射任务。

    这是因为目前的发射,采用了滚动发射的模式。一艘飞船进入发射状态后,下一艘飞创将处于待命状态。

    待命的飞船既是下一次任务的执行者,也是前一艘即将发射飞船的接替者。一旦发射期间出现突发情况,待命的飞船可采取救援发射。

    这种滚动发射的模式,既保障了发射期间的安全,也确保了下一次发射任务能与上一次任务无缝衔接。

    此前神舟十六号发射时,神舟十七号已经处于待命状态。现在即将升空的神舟十八号,去年实际上已经准备就绪。同样,今年下半年即将发射的神舟十九号,现在也处于待命状态。

    每次飞船升空,对地面的技术人员来说,飞船的测试、质量、性能等等,都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核查。

    在技术人员看来,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即便已经成功发射多次,但是成功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每一次新的发射,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用技术人员的话形容,每次发射之前,围绕飞船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双想”。即考虑问题要有备份计划,检验和复查之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两次以上。

    这就好比,在飞船的发射上没有成功一说,每一次发射都是新的开始。此前在神舟十七号发射之前,围绕飞船的电源系统,技术人员提前赶到发射场,连续多个日夜展开一系列工作。

    飞船进入太空后,要与空间站进行对接,整个过程和所处的环境是极为复杂的。

    要保障对接的安全,确保飞船和空间站“连体”期间的稳定,那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围绕这一领域的技术问题,我国的科研人员已经在原来的技术上,进行了多次升级。

    也就是说,空间站常态化运行后,还远远不是任务完成的时候,未来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频率会越来越高。确保稳定性和连续性,就是为了确保最终的安全性。

    所以,这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每一次的成功发射,都是一次技术层面的经验积累。但这种经验积累,只能作为下一次发射的参考,要不断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才能让发射一次次的圆满。

    当然,飞船的发射要圆满,飞船的每次回家也很关键。

    宇航员是如何回家的

    航天飞机在和空间站对接的过程中,每秒绕行地球的速度为7.692公里。要返回地面时,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并不会停下来,飞船则要在操控下,完成飞行参数的调整,采取相反的制动措施,才能确保飞船和空间站分离。

    接下来,飞船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不断降低轨道,这个过程会持续到自由滑翔阶段。

    当飞船的高度降到距离地面140公里左右,飞船的推进舱会和返回舱分离。接下来推进舱会自由落体坠入大气层,返回舱将会降落到预定地点。

    整个过程中,飞船在自由滑翔阶段需要找好角度进入大气层。需要在特定的高度进入合适的“再入角”,且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

    通常情况下,这个角度的水平不能大于3°。角度如果大了,飞船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摩擦过大产生的热量将可能导致飞船在落地之前烧毁。

    如果角度小了,飞船进入不了大气层,将会再次被弹回到更高的轨道上。由于飞船本身携带的燃料有限,若是错过机会重回更高的轨道,宇航员将有很大的可能返回不了地面。

    所以说,飞船每次重返地面,即便之前已经有过无数次的成功经验,但依旧是惊心动魄的。

    即使重新进入大气层后,因为摩擦会导致飞船表面的温度很高,整个下落过程依然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未知和危险。

    当飞船距离地面的高度到达10公里左右时,它下落的速度依然高达每秒330米。

    这时候利用飞船携带的减速伞,可以让下落速度降低到每秒180米、40米,直至以每秒8到10米的速度下降。

    即使是以这样的速度着陆,强大的冲击力依然可能会震断飞船内宇航员的脊椎。

    所以在飞船着陆的瞬间,底部的反推火箭会开始启动工作,其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让下落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到每秒2米以下。这样,对宇航员的冲击才能尽量降低。

    即使是回到地面,宇航员又要重新适应地球的重力,这个过程被称为重力再适应。只有这一阶段安全度过后,宇航员才算是回家了。

    结语

    很快,神舟十七号的宇航员就要返航,而新一批的宇航员将升空接替他们的工作。一上一下的接替,就像是去空间站里“出差”。

    (神舟十二号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时)

    随着神舟十八号发射日期的临近,现在的各项工作肯定是在紧张的持续中。常态化运行的背后,是我们技术的成熟和提高,也是我们航天科技的一步步强大。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