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发布时间: 2024-08-02 09:43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担担消”的岑兜村

      岑兜,雅称“银江”,如今改称“子英村”,以纪念华侨烈士李子芳。岑兜村紧挨着深沪湾,有着天然的出海优势。因此,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村民纷纷下南洋。

      据《银江李氏族谱》记载:“十三世,基业公,兆六公四子,生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廿五,卒乾隆三十三戊子(1768)六月初七,殁于安南(越南)。”虽然其中没有明确记载出国时间及地点,但从中可知,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岑兜村已有人漂洋过海。李天锡说:“《银江李氏族谱》记述比较简单,没有像《金埭黄氏家谱》那么翔实,故一些华侨的具体情况未能详知,但可以得知的是岑兜村华侨出国大部分去往菲律宾。”据老一辈传言,自清末到民国年间,岑兜村在菲律宾有三位被称为“大王”的华侨富商,即罐头杂货进出口大王李文秀、实业大王李成业、盐业大王李兹潭,还有拥有大片椰子林、水稻田及工厂的李祖堦。

      太平洋战争期间,虽然侨汇断绝,但岑兜相对其他村庄还是相当富有的。村民介绍,其时岑兜村被称为“担担消”或“担担了”。因为,小贩早晨把一担货物挑进岑兜村吆喝,到傍晚货物都可以卖完。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挑担到岑兜来卖东西的原因。而这离不开岑兜华侨的贡献,他们在海外拼搏奋斗,才有了村里人的富裕生活,岑兜也因此被称为“银岑兜”。

    555

      旅菲华侨李逢梧的金安楼

      如今村庄 “侨味”依旧浓厚

      无论是旅菲华侨,还是旅港乡贤,事业有成,都不忘桑梓情。乡贤们“建大厝,起洋楼”,热心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如捐资建学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修桥筑路、扶贫济困、关爱老年人事业及村庄建设等。

    666

      旅菲华侨黄昭注捐建的纪念公园

      日前,笔者前往金埭、子英走访,发现这两个村庄均美丽、干净、整洁,一股浓厚的“侨味”拂面而来。在村书记李少扬的带领下,笔者沿着金埭村大道往村里走,发现处处都有华侨的足迹,金埭小学、长者食堂、黄念打纪念公园和一条贯通南北的大沟,这些都有华侨捐建的影子。还有20多座古大厝、番仔楼散落村庄,其中包括黄念忆建造的三座古大厝。据悉,该村计划开发一条古厝游线路,让更多人了解每一座古厝、番仔楼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传承华侨爱拼敢赢、 艰苦奋斗、爱国爱乡的精神。

    777

      记载华侨捐建子英村光伏电站的石碑

      在子英村,沿着银江大道一路走来可看到华侨捐建的永宁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李子芳纪念馆、银江华侨中学,以及大道右边立的三个碑记,分别用来纪念捐建子英村光伏电站、自来水工程、银江大道的华侨。村里还保留着十几座精美的番仔楼、古大厝,如陈著远的才彩楼、李逢梧的金安楼、李沧洲的万安楼。这些番仔楼与村里的小别墅相得益彰,尽显岑兜村的富有。

      华侨精神至今仍影响着金埭、子英村的村民。村民秉承华侨奋斗拼搏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乡。如今,两个村庄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居住环境越发美丽、舒适。

      (王秀婷)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