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贺彦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发布时间: 2024-07-31 21:48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过,“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泉州西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地处福建泉州古城西隅。西街虽说不算长,但却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觞的感觉。沿街古巷纵横交错,从街头走到街尾大约3公里左右,就有一二十条古巷,把西街与古城紧紧地串联起来。

      行走泉州西街先从古巷说起,我记得这条街有三朝巷、旧馆驿、台魁巷、井亭巷、帽巷、裴巷、古榕巷、通政巷、曾井巷、甘棠巷,甲第巷、五塔巷等不一而足也……因为有这些别样巷名而有故事的古巷,才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古代驿站”成了古巷名

      20世纪60年代,我的家就住在西街,家门口斜对面就是旧馆驿巷。学校离家不远有三四百米,穿过旧馆驿巷就到学校了。放学后,我往往在青石板上一路滚着铁圈,那铁丝与石头摩擦的声响,仿佛“嗒嗒”的马蹄声,在悠悠古巷回荡着,让人思接千载。听老人说,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很发达,泉州繁荣发达到什么地步?真可谓:“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官员以及中外商人往来频繁,旧馆驿于巷内设有一座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住宿及更换马的馆舍。久而久之,巷西侧曾为泉州行衙所在地。巷中还有水陆东天宝池、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有明嘉靖年间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府第;有气势的明朝“董杨宗柯”;有清道光年间翰林龚维琳胞弟举人龚维琨、刑部主事王海文、湖喜庆年间进士杨滨海故居、清末状元吴鲁的读书处;还有汪氏宗祠以及一些近代著名的民居。其实,旧馆驿巷内文物史迹众多。尽管改朝换代,时间久了,但人们就记得这里曾是官府的馆驿,于是,“旧馆驿”巷名就这样叫响了。

      在一个冬日暖阳慵懒的午后,我来到西街,在旧馆驿巷口向东一二十米的地方,有一家旧馆驿青年客栈,两层普通住宅,门口没有招牌,仅两边挂着两串大红灯笼。走进客栈,地板铺的是红色的尺二砖,楼下的老书架上,摆着几本黄旧的老书;墙上贴满各种照片,还有旅客涂鸦的留言;天井蓝釉花盆里的官兰,在温煦的阳光映照下娇慵地低垂着。楼上睡的是朱漆楠木大床,床上铺着白色的被单和被子,还放着一对白枕头;紧靠床边摆着一张小方桌,桌上放着一只玻璃瓶,里面插了一束玫瑰塑料花,厝内虽简陋,但窗明几净,给人一种归家的感觉。听客栈老板,说:“一般来住客栈的游客大都是从网上寻来或者朋友介绍,每当节假日还经常客满,他们就是冲着西街那丰富的文物胜迹和人文景观而来。”现在的旧馆驿不再是官员或信使住宿及更换马的馆舍,而是来泉州旅行游客心目中的一块风水宝地,他们不仅仅是到泉州旅游观光,而是到西街寻宝,寻找一座城市的记忆,寻找它昨日的辉煌……那一座又一座红砖青石的古大厝至今仍保存着,还依稀可见昔日古巷繁华的景象和岁月的沧桑。

      良医药膏扬名古巷

      教育家史蒂芬·斯宾得说过,“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从我家向东走三五十米,就是台魁巷。走入台魁巷,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棵枝叶茂盛的“白来叶”老树,紧挨着一座房子生长,郁郁葱葱,粗粗的树干顽强地从地上伸出,一步步向天空扩展绿色的空间,然后将许多粗枝大叶,横斜在巷子两边的厝顶,给人遮阴挡雨。你可想而知,这棵“白来叶”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生长,才长成这般粗壮,可是需要多少韧性和毅力呵。就在老树边的一间老屋,却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保和堂白塔疔膏。老辈人都知晓台魁巷的“保和堂”,这里治疗痈疽疔疖的白塔疔疮药膏,曾经是老泉州人的一味灵丹妙药,至今在东南亚华侨中仍颇负盛名,无不令泉州人自豪。在我的记忆中,台魁巷不长,小巷纵横交错,曲里八弯,不熟悉的往往走错路。从前“保和堂”药铺店主是个瘦小老者,面目清癯,八字胡髭,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他是专治外科,生伤疮症都行,很受患者青睐,特别是蔡清后代祖传秘制的白塔疔疮药膏。说起蔡清(1453--1508年),字介夫,别号虚斋,明晋江人。他与西街台魁巷有过“程门立雪”之缘。31岁中进士,累官至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著名的理学家。他花一生心血,力学六经、诸子及史集等书,对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著作,研读尤精。当年,他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李廷机、张岳、林希元、陈琛等都是其中的成员,号称“清源治《易》二十八宿”。甚至归家养病期间,他在泉州清平铺楼上(即西街台魁巷内)潜心著述,写成《四书蒙引》,也在泉州开元寺讲学。后来,蔡清成为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且形成清源学派,其影响遍及全国。但后辈人没有遵从父命去谋取功名利禄,而是深入民间搜集药方,经过世代传授秘制,保和堂“白塔膏”在闽南一带几乎家喻户晓。每到盛夏来临,有些小孩的头面、手指、足趾生疔或者长了热疖,到他的药铺买块白塔疔疮药膏,贴上没几天脓肿便消了,很快也好了。现在这家“保和堂”药铺还在,门口挂着“保和堂”的红字招牌十分醒目,有个老婆婆仍然每天守着空荡荡的时光,偶尔也会有人光顾店铺。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