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客家饮食文化 特色的客家风味小吃

    发布时间: 2024-07-18 02:19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民以食为天”。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以饮食生存为先。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为躲避饥荒、战乱,长途迁徙,历经磨难,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就如大浪淘沙,原于中原的饮食文化,在动荡中保存,在家居中延续,在融合中发展,也落成一枝独秀的客家饮食文化。长校客家饮食文化即是这支耀目山花中的奇葩。

      长校客家饮食在1000余年的演变、发展中,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生活选择,也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饮食文化的环境,使长校饮食文化颇具特色。长校风味小吃从用料选择、制作工具,制作方法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看似普通却又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按照自己所喜爱的口味,在烹调上也是常人意相不到的独特处。因此,长校风味小吃作为人们所喜爱的食品,流传日广,特别是当今人们追寻真实纯朴、回归自然,纯属农家自产自制的长校风味小吃就更加倍受欢迎,如烊豆腐、地瓜包已堂皇登入宾馆大宴,许多久违了的传统风味也重现风彩,吸引天下食客。长校风味小吃是客家食品文化中的一朵瑰丽山花。

    擂茶

      擂茶的饮用是长校人智慧、勤劳、创业的体现。擂茶既解渴,又充饥,能消署,可治病。在田间山上劳作归来,大汗淋漓,饥肠辘辘,熬上一锅擂茶,呼噜噜喝上两碗,清香满口,暑热全消,浑身舒畅,疲乏全无。世代相传,家家有做,不同村落,用料略有差别,但都以大米为主料。

      农家人在熬擂茶时习惯煮上一大盆,邻里乡亲,村姑顽童,请来围一桌,喝擂茶,拉家常,讲古人,论今人,诉苦衷,解愁烦,擂茶成了农妇们交往中的纽带,就如男人们手中的香烟。

      客家一族均有擂茶习俗,但长校人的擂茶有自己特色。用大米、黄豆、茶叶、芝麻、薄荷放入内有细条纹的陶钵内,用质地很硬的茶树棍擂磨成浆,再加水稀释熬滚开,放少许盐即成。擂的时候将陶钵放置在大腿上,双腿夹住,茶树棍倾斜,细细研磨,双肩随擂棍的转动而有规律地晃动,动作甚为优美。将这一活动改编成舞蹈,很有生活气息,造型别具特色。

    灯盏糕

      灯盏糕是长校人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时家家户户油香四溢,滋拉拉忙炸灯盏糕,炸出的灯盏糕金黄、扁圆,中空鼓起,形似两个半圆吻合,咬一口香酥满口,老少皆喜欢。农人们不仅自家食用,还作为亲朋好友的礼物。

      灯盏糕是用大米、黄豆为原料,大米、黄豆浸透后,加以适量水、磨成稠浆,加入些盐及香葱,把米浆舀入铁皮圆形平勺内,沉入油锅中,炸至糕浮上油面,再用平勺轻轻点拍,糕两面鼓起,再翻动几次,炸至金黄捞起干油。随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炸糕时,先舀一匙米浆在平勺摊平,再放上几片精瘦肉,面上覆上米浆,炸出的灯盏糕,外皮香酥,内肉鲜嫩,百吃不厌,越吃越有味。

      如今这一食品不仅年节才有,街边小摊集日墟市,随处可见,人们花上几角钱随时可吃上,表现出人们对这一食品的喜爱。

    蕨呷包

      蕨呷包,是长校人特有的传统食品,在年节,或红白之事,只要有宴席,必有蕨呷包。相传,一外地客人前来作客,主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蕨呷包,并殷勤地劝客道:“吃吧,赶烧(趁热)”客人吃后觉得形佳味美,吃过之后无比留恋,过后对主人说:“那‘赶烧’真是非常好吃”。主人不得其解,细想后才明白指的是蕨呷包,故传为笑话,反映了人们对蕨呷包的喜爱。

      蕨呷包原本是用山上一种植物蕨的块根挖回糜烂,过滤,沉淀后晒干即得白净淀粉,称“蕨呷”。蕨粉用煮烂的芋子搓揉成具韧性的粉团。捏一团手心搓圆压扁,慢捏成极薄的片。馅则用香菇、冬笋、猪肉、炸豆腐、香葱等捣细炒熟。包出的开关有三角形、船形,有的则在边缘捏上花边,然后放入蒸熟,蒸熟的蕨呷包皮薄透明,可看见内部的葱花,再添上用猪油、酱油、味精做成的调料,有序地放置盘内,一个个闪着油光,散发着油香和蕨粉的清香,玲珑剔透,尤似精雕工艺品,好看又好吃。

      如今因蕨粉稀少,已用地瓜粉、木薯粉、蕉芋粉等代替。蕨呷包已走出乡村农家,成了宾馆饭店的佳肴。

    腊味

      客家人的酒桌上,大碗米酒就着腊味下酒,真是越吃越有味,吃了还想吃。

      腊味是远古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食品,人们狩猎物吃不完便挂起晾干,慢慢享用,这在《诗经》中就有记载。而经过长途迁徒,从北至南,居住在深山峻岭中的客家人的腊味,又因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而富有其独特的韵味。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