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如何看待中国击败韩国,拿下法国海运公司百亿

    发布时间: 2024-02-07 16:01首页:主页 > 财经 > 阅读()

    潜水这么久,居然有了首个过千赞的答案,诚惶诚恐,谢谢大家的支持。看了一下评论区,业内的大多数是赞同的,业外的有赞同也有反对。没关系,不盲从,独立思考是好事。说一千道一万,这些文字的主题不是为了说我国造船工业怎么怎么不好,而是作为一个业内人觉得有义务来科普一下我们与真正造船强国的差距所在,真相并没有小粉红们吹嘘的那么牛逼。如果这都看不出来,要么是你的预设立场决定了你的思路,要么是你没看完整,要么就只能说你语文没有完全过关了。

    下面我就评论区里典型的几个反对意见统一回复说明下:

    1、“很多大型工业需要全球分工合作。这种配套积累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过来的 .中国也无须刻意对此进行改变。全球化是世界的全球化。不是中国人的国产化。”

    全球化是没错,但是你作为一个总装厂如果没有资源整合能力和议价能力,材料设备这块的成本就根本降不下来,就只能靠吃人口红利和压榨劳动力过日子。而随着这两年物价和整体人工价格的不断上涨,造船厂已经在逐渐面临用工荒这个问题了。工资上不去,行业又脏又累又危险,烧个电焊250一天,干个装修送个快递400一天,人家当然转行了。另外,大家都明白,有的东西国内不能生产,老外就给你卖天价;等你国内可替代的产品出来了,他的东西就大跳水。这样的例子难道还少吗?沪东每造一条LNG船,就要给GTT交几百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在CCTV的纪录片里还可以看到,为了不使进口而来的殷瓦钢被滴到一滴汗,他们做了多么繁杂的保护工作。某某重工一根艉轴出了问题要买新的,国外供应商说对不起没现货请等八个月。我们的国产配套率只有40%,就是因为很多国产设备性能、质量靠不住,打动不了船东,说服不了市场。这一方面,我们离“强”还差得远。

    2、“中国人自诩为天朝大国最喜欢和最强的国家相比。这是中国人的傲气,也是中国人的骨气。你看他就不和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甚至美国。就盯着韩国日本。韩国日本造船发达。但互联网市场不如中国啊。拿自己弱的比别人强的。太容易妄自菲薄了 。”

    我们这里说造船不如日韩,你却说他们互联网市场不如中国。这就好比是人家说你学习不如他好,你说我挣钱比他多。有这么比的吗?中日韩这三个世界造船大国加起来占了世界造船份额的88%,除了豪华邮轮这块,其他民船几乎可以只看中日韩了。为什么就盯着韩国日本?你个班里第三名不盯着第一第二名,难道去跟倒数第一名比吗?

    3、“我们中国有航母,日韩没有航母。”

    航母这个问题,首先要算政治账和经济账。日本的技术其实已经可以造航母了,而且已经偷偷摸摸地造了直升机航母,但是它敢叫那是航母吗?国际政治环境根本不允许。韩国它需要航母吗?它整个国家都在美军的庇护之下它花钱造航母不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吗?光一个萨德都引得中国下发禁韩令了。印度倒是在造航母,可印度就成了造船强国吗?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军船和民船是不具有可比性的,造军船和造民船的目标用户、性能参数、成本考量、适用规范及标准、生产周期都有着很大差异。从瓦良格号拖到大连到变成辽宁号交付海军花了十年,哪个厂要是这样造民船早倒闭了。

    ~~~~~~~~~~以下是原回答~~~~~~~~~~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概是因为每个月25号结账日的缘故,真正搞造船的人最近都在忙生产,没空上来答题吧。尽管我也还有好多分段要爬,但是看到这个问题被答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潜不下去,挣扎着爬起来怒答一下,毕竟时间像乳沟,挤挤还是有的。

    首先表明立场:我是来泼冷水的。

    赞数排名第一的

    的回答看似振聋发聩、图文并茂,其实只是把各大企业的文宣综合了一下而已,其中多少水分业内人都清楚得很。很明显,他是不懂造船的。

    然后,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次我们能抢到单。

    中国船厂对于日韩船厂而言主要有两大优势:

    1、价格便宜。一条船报价比韩国便宜了1500万美金呢,差不多打了九折。虽然老说中国造的船不如日韩怎么怎么好,但从用户体验上来讲并没有差1500万美金这么多,所以性价比还是挺高的,而且最近出问题的大型集装箱船还真没有中国造的:断两截的那个是日本三菱造的,舵机失灵搁浅的那个是韩国三星造的。价格便宜主要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比人家低很多。在韩国,造船业属于高薪行业,其人均工资成本大约是中国的6-7倍。而中国,大家都知道搞造船的很屌丝。人家毕业去BAT的月薪十几k起,你去江南造大驱说起来威风凛凛一看工资单每个月才4-5k。

    2、容易接受设计修改。日韩船厂的船型设计定型以后,一般是不会同意作大的改动的,或者修改需要船东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中国船厂在这方面普遍宽松很多,有的甚至是对船东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毫无抵御能力。

    另外,对于中国国有船厂而言,还有一大杀手锏:可以帮助融资。在外国金融企业纷纷退出航运业之际,中国几大金融租赁公司则是高歌猛进,几乎近几年造船界每笔大单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2016年,中国金融租赁机构对于全球船舶海工市场的放款额高达115亿美金,其中新造船51亿,售后回租64亿,接手数百艘船舶的所有权,成为全球航运业的新金主。之前外高桥曾经向达飞交付过18000TEU集装箱船,就是由中船(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下单订造,由达飞承租营运的(说白了就是中船自己下单造船,然后租给达飞)。加拿大集装箱船东Seaspan执行总裁王友贵曾经说道:“在从前的贷款机构几乎关上大门之际,中国的银行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融资条件,张开双臂走向航运业。”而韩国船厂在这方面就不行啦,韩国产业银行甚至宁可眼看韩进海运倒闭也不愿施以援手。所以,除了单船价能便宜1500万美元之外,更关键的应该是我国船厂能够接受更宽松的付款方式(低首付)和帮助融资,这对于航运萧条期资金捉襟见肘的航运公司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Anyway,如果拿下大单总是可喜的(嗯,“如果”,因为目前只是签的意向书而已),但也并不值得那么high!其实人家只是看上了你的钱,你却以为他看上了你的人。

    看把某大V乐的:

    现在连英国都用中国龙门吊建造航母了。中国也开始为英国公司生产海上石油开采利器——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了。

    你知道焊龙门吊的电焊机都是日本松下么?你知道那个FPSO的主要设备都是进口么?你知道LNG船的核心技术货物围护系统是来自法国GTT么?你说“目前中国VLCC船建造量约占全球10%”,但你不知道这个“全球”其实只是中日韩,所以“10%”真没什么可骄傲的。基于我国文宣系统一贯的尿性,有的报道看过算数得了,但是你作为大V你有责任去辨明真相,将来群众的认识出了偏差,你是要负责任的。

    赞数第二多的答主

    说引用一个有意思的新闻,韩国国内造船企业

    选了中国生产。

    今年中国船厂接获韩国船东65%订单 克拉克森

    的数据显示,截止5月15日,今年韩国航运公司共下单订造了20艘新船,然而,这其中只有7艘新船订单由韩国船企接获,剩余13艘均由中国船企建造,占比达到65%。 相比之下,在此期间,中国航运公司订造的16艘新船订单全部由中国船企接获;日本航运公司订造的6艘新船订单中有4艘由日本船企接获,占比67%。 去年同期,韩国航运公司的新船订单共计26艘,其中22艘均在韩国船企订造,占比高达84%

    还有~

    国船企订造最多新船的是韩国最大的干散货航运公司泛洋海运,泛洋海运今年在新扬子造船下单订造了5艘63000载重吨敞口木片运输船,总价值约为1.46亿美元

    韩海运在今年年初以来订造了6艘81200载重吨散货船

    (船型 船厂 买卖),其中4艘由中船澄西接获,价值约为9800万美元。

    此外,三星物产在武船重工订造了4艘13000载重吨甲板运输船。5月11日,中船澄西与大韩海运签订了4艘81200吨散货船建造合同

    其实这个并不是因为我们比韩国船厂领先,而是由于韩国船厂专注于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比如LNG船、大型集装箱船以及海工平台,使得产能接近饱和,无法顾及小型常规船的生产,从而让很多订单流入了中国船厂。

    他另外有段话说的挺对:

    配套设备国产化在业内的呼声一直很高,但雷声大,雨点小,国内配套能力仍然很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为40%左右,而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是95%,韩国是85%而德国、挪威等国的船用设备生产除了满足本国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

    我们可以看下某厂在建的20000TEU集装箱船的机舱设备配置:

    主机:中船三井(用的MAN B&W的许可证)

    分油机:日本三菱

    各种泵:日本TAIKO

    空压机:挪威SPERRE

    辅机:芬兰瓦锡兰

    锅炉:丹麦AALBORG

    造水机、中央冷却器:瑞典ALFA LAVAL

    艉管密封、中间轴承:日本KEMEL

    可以看出,基本上主要机电设备都是进口或者国外品牌国内生产。这还是中国船东的船,如果换了达飞,国产配套率会只低不高。

    至于桥楼里的通导设备就不列举了,业内都知道,民船上用的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国外品牌,没国内厂家什么事。

    所以,尽管造船工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更多地只是在赚船壳费、加工费而已,离真正的“强大”还差得很远。我们距离韩国船厂的水平特别是管理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根据今天贸易风最新的消息,另一大集装箱船船东MSC即将在韩国建造11艘22000TEU集装箱船(非双燃料型),预计单价1.45亿美元,其中6艘交给三星重工,5艘交给大宇DSME。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前几天是韩国船厂切肤之痛,那么这次是不是又轮到我们黯然销魂了呢?

    另外有个业内人士的答案也很深刻(可惜他匿名了不能@):

    匿名用户:如何评价中国击败韩国拿下法国海运公司百亿造船订单?

    这位答主提到了熔盛重工,那么我再补充两句:

    其实中国造船界乃至全球造船界第一个百亿大单记录正是熔盛重工创下的。

    2008年8月4日,排名世界首位的铁矿石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上海与熔盛重工签署合同,建造12艘40万吨级巨型矿石运输船,订单金额为16亿美元。这笔订单创下了世界造船史上单笔订单金额最大、吨位最大的两个纪录。

    然而如今,昔日这个中国最大的民营船企厂区内已是锈迹斑斑、杂草丛生,若不是上面担心巨额债务引发社会问题,估计早就宣布破产了。在南通,同样已经破产的明德重工和太平洋海工都在今年成功重组,涅槃重生。而熔盛因为黑洞巨大,无人敢接盘。与其相同命运的还有STX大连。真是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但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发展的大潮中泪水也是浪花的一部分。只苦了年轻的造船人,宝贵的青春耗费在了行业的低谷里,拿着微薄的工资看着飞涨的房价,个中滋味又岂是几个“第一”能够抚慰的?更何况有些“第一”还只是吹出来的。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