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学理论文体与文体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学理论和文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是什么关系?求解答
1、文体学,一译风格学,现大都译为文体学。它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方兴未艾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但目前学术界对文体学的定义及其内涵的理解还从说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文体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它既重视语言学的描写,又重视文学批评的阐释。
3、文体学,一译风格学,现大都译为文体学。它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方兴未艾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正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但目前学术界对文体学的定义及其内涵的理解还从说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4、文体学融合了语言描述和批评,通过语言特征与文学意义的紧密关联,展现了语言学与批评视角的完美结合。比如,《西风颂》中的语言特点,如叶落如诗的象征和壮美乐章的隐喻,都是文体学分析中的重要元素。
5、国外的英语文学研究界在上世纪中叶开始,将文体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文学研究,通过分析文学文本的语言信息来阐释和评论。国内,侯维瑞先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先驱性的探索与研究。从1981年起,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他独立开设了“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研究”课程,这是国内首次开设此类课程。
6、文体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体特征、功能和演变规律的学科。它关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和结构表达意义,以及这些特征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文体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风格和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文体学理论的创新之处
魏晋南北朝文体学理论的创新之处如下: 文学与文论并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开始注重文学与文论相结合。魏晋文人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内涵,并开始对文学创作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例如,王充的《论衡》探讨了诗、赋、颂等文体的审美规律与艺术特点,成为后世文论研究的重要范本。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体学理论在文学观念、文体分类和文风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了当时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后世文学理论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毕业后分配到滕州1一中担任语文教师。199年考入山东大学古籍所,专攻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主研方向为秦汉文学及文献学。1994年6月取得硕士学位,工作后留古籍所任教。1998年考入山柬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2002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杂文”另一个意义是指在正规和主流文体之外难以明确归类的丛杂文体。这也是此后古代文体学上的常用意义。“杂”字之义指“丛杂”。这种杂文分类就像每个家庭总有一些杂碎的小物件,虽然不贵重,但各有用途,不能丢弃,所以用杂物柜把这些小物件收纳其中,以备不时之需。
诗歌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文类学名词解释
1、文类学名词解释如下: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的学科,是在不同 发展历史和理论方面的分支学科。文类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大致可分以下五方面:文学的分类、文学体裁研究、文类理论批评、文类实用批评、文学风格研究。研究类型:文类的历时研究:探讨文学样式各国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和增衍。
2、文类学(英文 Genology,法文 Genologic)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她属于文学批评的一支。中国古代的文论中所称“文体”,即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亦兼指文章或文学的风格、文风。有人认为,西文的文类学亦即中国的文体学。
3、(1)文类是指文学的分类或类型,文类学是对于文学类型的研究。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点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文类的特征、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也叫文体学、体裁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就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类型,研究各种文类超越国界、语言界线的流传、影响、变异等。
4、名词的解释(1) [noun;substantive] (2) 表示名称(如人、 动物 )的词 (3) 除 代词 外,在句子中用作 动词 的主语或宾语的词,或是在独立结构中表示名称的词,或是在联系动词后作表语用的词 详细解释 (1).术语或近似术语的字眼儿。
5、而民族志则是一种详细记录和分析特定社会或民族的实践、信仰和习俗的方法。人类学则更注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功能。民俗学关注民间艺术、口头传说、宗教仪式等文化表现形式,语言学则揭示了语言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包括语言结构、词汇和社会意义。
论述中国古代文论发展过程有几次重要转折?
中国古代文论主要是以中国关于文学理论的文字材料为对象,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中国古人对文学的认识和看法,阐释古人提出的文学理论范畴、术语,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老庄思想的广泛流行和外来思想的影响,使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文学也挣脱了经学的桎梏,获得可喜的成就。这些都为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对这一根本转折,艾布拉姆斯做了深入而有趣的阐释:从模仿到表现,从镜到泉,到灯,到其它有关的比喻,这种变化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般的认识论上所产生的相应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3)镜子意味着对外部世界的映照与模仿。
乐府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对诗歌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巨大的作用。 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极有滋味的新诗体——五言古诗。五言古诗的产生是中国诗歌艺术上的一次飞跃。五言古诗音韵优美,句式整齐却富于变化。
从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争辩不休的相对性概念。因此,在相互对照中论述二者的具体内涵应为妥当的方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换,意味着文学范式与话语成规的更替。这种更替具体体现在以下互相关联的方面:其从摹仿到表现。
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传统的影响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传播、接受和媒介。其中,流传学关注的是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过程;渊源学则研究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探究作品的源头;媒介学则深入分析作品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方式和效果。变异研究原本是影响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关注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建立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大学建制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建立。例如,比较文学研究需要对不同 和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而大学建制为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确定比较文学学术规范:大学建制对于比较文学学术规范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较文学专业涉及多门课程,包括西方文论专题、现代语言学专题、比较文学概论、欧美文学思潮史、欧美文学经典研究、欧洲文化史、西方小说史、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欧美现代派文学研究、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文化比较专题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比较文学知识体系。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比较文学是研究两种或多种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以及文学与艺术、哲学、政治等其他领域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涵盖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不同方面。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逐渐成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跨文化体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超越单一民族文化,进入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涵义和文学发展的规律。跨学科研究则将文学与人类知识与活动的其他领域联系起来,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考研考古代文学专业需要考哪些科目
文学门类考研科目为4门,包含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专业课各学校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科目如下:政治:全称为思想政治理论,为全国统考科目,代码为101。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的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其中公共课是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和政治两门课程,各占100分;另2门专业课分值各150分,考试科目根据报考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南开大学:初试科目:文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专业课。这两门公共科目,政治和英语,每门都占150分,合计300分。专业课则占据更高的分数比重,达到300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的考试内容会根据所报考的院校及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考试科目和内容,考生应以报考院校的通知为准。
古代文学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专业课。政治和英语各自占150分,而专业课则占300分。专业课的内容依据报考的院校及研究方向有所不同。考生需根据报考院校的具体通知来确定具体的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7)中国古代文学(852)古代文学专业基础推荐院校: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古代文学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政治、英语和专业课。政治和英语各占150分,合计300分,专业课则占300分。专业课的内容根据考生所报考的院校和研究方向有所差异,具体考试科目需遵循报考院校的官方通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