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学改良刍议名词解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学改良刍议概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部分)
现代文学是指自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新文学。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强调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倡导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现代文学指始于1917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新文学,即为中国现代文学。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提出反对封建非人文学,提倡建立合乎人性的文学。这一理念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另外,文学杂志《当代文学》于2001年9月23日在香港正式创刊。
所谓的当代文学,就是现存的一些作家进行创作的文字,散文诗集等,受到现代人的追捧。
文学改良刍议名词解释是什么?
1、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胡适在1917年1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一篇倡导文学改革的论文。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文学改良的初步设想,主张从八个方面进行改革,包括要求文学作品要有实质内容、不要盲目模仿古人、注重文法结构、避免无病呻吟式的表达、摒弃陈词滥调、不滥用典故、不刻意对仗以及不避讳常用的俗语。
3、文学改良是一种旨在推动文学创新与进步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它着重于文学风格与内容的革新,力求为文学领域带来新的面貌。文学改良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对当时旧有文学形式与结构的一种革新与改进。
4、民国六年胡适所发表,倡导用白话文写作的主张。载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文中提出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话。六曰,不用典。七日,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
5、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1)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表明了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瑰宝与变迁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学舞台上诞生了一股革新力量——新感觉派。刘呐鸥、施蜇存/等作家如璀璨星辰,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便是这一派的鲜明标志,以细腻的病态描写和心理剖析描绘出都市生活的新风貌。
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称之为“现代诗派”。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