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V芯:17672927或电15873152767】请认准靠谱提客服。得物佳物分期作为得物旗下的信用业务板块,在与多家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的同时,也延续了集团母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深耕金融科技和智慧金融领域,将大数据分析和以AI为核心的技术应用于风控、精准营销等方面,为得物佳物分期的精准获客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得物佳物分期可以根据用户的风险画像给出一个综合消费信贷额度、针对部分优质用户提供分期消费服务。最简单的变现方式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依然还是购买手机变现即可,有需要的可以去申请试试。
得物佳物分期额度自己如何套出来:
1、打开得物app,在“我”界面中点击“钱包”商家分享:得物里面的佳物分期额度套出来只需要用这个方法就能搞定。
2、进入钱包页面,点击“余额”
3、然后点击余额页面内的“提现”按钮。
4、接着便进入到提现页面,输入提现的金额,获取验证码后,点击“提现”即可。
------------------------客服vx17672927或电15873152767----------------------------
既有文气又有人气——
公共文化生态圈为幸福生活加码
当前,我国城乡各地通过创新公共文化空间,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提供了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市民夜校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增强了文化服务的实效性和精准性;一批特色化、个性化的优质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生态圈为幸福生活加码。
“看到它出新出彩的一面”
建筑面积32.1万平方米、涵括“四馆一中心”、开馆3个月吸引访客113万人次……自2023年8月29日开馆运营至今,不足一周岁的浙江杭州文化新地标——之江文化中心,已成为市民游客争相前往的文艺新场所。
之江文化中心由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浙江图书馆之江新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以及公共服务中心组成。以“四馆”为运营基底,各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高品质服务、推出高质量展览、开展高水平策划。
“我们全力构建集文化交流、知识汲取、社交体验、文旅休闲于一体的新时代公共文化空间样板。着眼于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探索‘四馆一中心’统分结合的共管机制,努力营造共促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生态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各类文化资源、文化群体、文化需求接入空间运营,之江文化中心逐渐由“建空间”转向“优内容”,从解决刚性需求转向满足个性需求、多元需求,不断升级公共文化空间体验。
“每次来中心,都能看到它出新出彩的一面。”一位杭州市民说。
在之江文化中心,AR互动技术、LED裸眼3D屏、高清全景采集制作、VR虚拟场景建设等数字科技得到充分应用,让人们沉浸式感受文化的魅力。此外,“浙里食局”、文创市集、“生活集盒”、艺展中心等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动静结合,互为呼应。“富春山居——山水雅集”等6个文创产品系列、“之江超好玩”等35条特色研学线路以及超1500款文创产品,方便市民游客畅享高品质文化消费。
今年“五一”期间,之江文化中心日均人流量达5.43万人次,较开馆时日均客流翻了一番。目前,中心各馆推出的“浙江一万年”“书籍之殿”等展览深受市民游客喜爱,影响力不断“破圈”。
“我家住在书房旁”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西边的杨智源记忆犹新,7年前,他借阅图书要跑到位于合肥市老城区的安徽省图书馆,来回要花两个多小时在路上。
城市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期待,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供给迫在眉睫。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城市阅读空间需要破解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二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两个效益的统一。当时,“距离群众近”是建设城市阅读空间的第一原则。按照实施方案,城市阅读空间选址有明确标准,比如,一个空间至少辐射2万人,百姓步行10分钟至15分钟能到达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合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城市阅读空间110个,并形成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等创新做法。
馆店一体,就是“图书馆+书店”,使城市阅读空间拥有强大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并根据读者需求对图书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功能多元,就是具备阅读、活动、展示(交易)、休闲4个标配功能,同时有针对性地融入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特色功能,通过设计具体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双轮驱动,是政府主导力和市场配置力的双轮驱动,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后零成本交给企业运营,场租费、物业费等相关运营费用由各区承担。目前,合肥市共有15家市场主体运营110家城市阅读空间,从业人员500多人。合肥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年度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良好以上的运营单位实施以奖代补。
自2017年筹建至今,合肥全市110个城市阅读空间已累计接待读者超过5000万人次,外借图书超1000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近7万场。如今,杨智源居住的小区门口就有一家城市阅读空间,“步行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随时可以过去借阅,还可以带着孩子去休闲放松,文化获得感满满。”
“这是两业融合的具体体现。”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两业融合实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城市阅读空间融合发展,在丰富业态、充分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培育造血功能。
“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
晚上7点的上海,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办公楼和校园的灯光开始陆续熄灭,而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简称“上海市群艺馆”)内却依旧灯火通明。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简称“市民夜校”)的学员正从四处赶来,准备开启丰富多彩的“文化夜生活”。
近年来,上海市群艺馆策划打造了场所多元、课程丰富、师资专业的市民夜校,面向大众开展艺术公益培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内容供给,切实开拓公共文化服务的培训覆盖面、提升了市民美育素养。
自开办以来,市民夜校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今年,春季班在开放招生当日吸引了73万人在线“抢课”,250个教学点位、680门课程的1.6万个线下学员名额在半小时内被一抢而空。为缓解课程供不应求的情况,惠及更多群众,上海市群艺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上海市“1+18+220+6608”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区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开发更多授课点位,形成覆盖全市的“总校+分校+教学点”教学体系,大大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不仅如此,市民夜校还将艺术普及场所深度嵌入人们的生活场景,拓展出商圈、楼宇内的全新文化空间,让文化生活在“15分钟工作生活圈”内触手可及。市民夜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春季班的250个点位中,文化新空间占1/3。
“市民夜校里的课程太丰富了,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但能学到技能,还能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一位刚报上夜校课程的市民说。
深入拓展线下文化空间的同时,市民夜校还依托上海数字文化馆打造了教学管理平台,推出音乐、摄影、非遗等9类线上直播互动课程和100门免费云体验课程,缓解线下名额紧张情况。
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是市民夜校吸引群众的重要原因。通过汇集体制内外的专业院团、文化场馆、非遗保护单位等,市民夜校积极打造新型文化业态,不仅开设了美术、书法、戏剧等传统美育课程,还推出时尚有趣、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生活美学、中医养生、职场技能等“大文化”课程,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今,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外国友人纷纷来到中国求学、工作。市民夜校在工作中持续创新、与时俱进,在今年春季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共同策划打造了10个外籍班,面向海外学员开设沪语、书法、国画等课程,满足外籍人士文化生活需求,帮助其更好地融入上海的生活环境,也借助文化艺术普及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谈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市民夜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总分校机制,推动实现全市16个区各街镇全覆盖,让市民夜校美育工作的网络遍及全市。同时,将持续提升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完善社会力量准入机制、退出机制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