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提现客服薇17672927或电18073155551,也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玩对科技,或搜索微信公众号账号:baa1767,商家公众號客服24小时在线为您服务】花呗是一款个人消费性贷款产品,不能直接进行转账。但是,你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花呗的额度变现到自己的银行卡或支付宝中,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花呗套现
1、方法一,利用退货返款套现。具体方法,找一个支持花呗支付且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品,拍下付款,然后再申请退款,注意,商品一定要是实物哦,否则退款将直接退到花呗里面,那可是白瞎了一场。这个方法有点风险,而对商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不要采用。
2、方法二,这是最可靠最稳妥的办法。跟有开淘宝或天猫店的朋友说好,去他店买东西用花呗支付,让朋友发空包,确认收货后让朋友返款给你,你套现花呗他赚信誉,两全其美!
提醒一下,现在网上许多卖家在搞什么专门花呗套现,可千万别相信,这些人十有八九是骗子,想想看,你付款后,他给你发个空包或别的什么不值钱的东西,岂不是东西没收到,到还要替别人还债,那可冤大了!
二、花呗生利
花呗生利?想不通是吗?花呗自身是不会产生收益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套现出来的钱去购买理财产品,自然就有收益了不是?既然是淘宝里拿出来的钱,我们还做得人情味一点,把拿出来的钱回头又投到淘宝里面去吧。余额宝大家知道吧,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转入转出。我们把套现出来的钱买余额宝,花呗还款前一天转出来去还花呗,套现出来的钱又去买余额宝,如此循环操作即可。
小编温馨提示:现今网络上利用花呗套现的骗局并不少见,所以大家在进行以上操作的时候,每一步都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不可轻信骗子的“套现”说法。
----专业商家提现专号【客服vx17672927电18073155551】提现秒到账-----
田兆元:春申、华亭、沪渎背后的民本、博雅、英雄精神|讲堂169-3①
文汇报
2024-06-21 21:34
三位各自领域的领军学者共同阐释上海城市城标背后的文化符号
【导读】6月15日,文汇讲堂169-3期《春申君与“华亭”“沪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上海地域变迁史》,由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田兆元主讲,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翁飞对话,上海交大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点评。
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协办。上报集团技术运营中心融媒运营中心作技术支持,央视频、喜马拉雅、文汇报微信视频号作直播。线上线下12位听友互动。
经整理分四篇主讲、对话(含精彩瞬间)、互动、点评(含自测题)以飨读者,此为主讲篇。
田兆元主讲,提出了了解城市文脉的新视角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交流上海6000年相关问题。此前的崧泽文化到马桥文化等考古文化被称为上海的“史前史”。今天无论上海叫“申”还是叫“沪”,都是上海闪亮的文化符号,这个过程从距今2200年前的春秋战国开始,从“春申”到“华亭”“沪渎”,都已具有非常正规、经典的文献记载,标志着上海正式进入有明确纪录的文明史,具有深厚的文化认同。
双向奔赴:
郎溪磨盘山遗址与春申君治理江东
我们先从两则考古新闻说起。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名列其中。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郎溪磨盘山遗址的考古文化延续了4000年。第三次发掘出340座墓葬,崧泽文化时期的就有320座。崧泽文化的陶猪,在郎溪磨盘山也有类似的形象;崧泽文化中有许多陶器如陶豆,用于盛肉。从外形看,上海崧泽文化的陶豆更加奔放,展现出江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气象,而郎溪磨盘山的更加秀雅,呈现江南化特点。
左为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海报,右为安徽淮南武王墩墓发掘现场
2024年大热的安徽淮南武王墩与上海有何关联?
经典历史文献《史记》记载,熊完为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号春申君,赐其封地淮北十二县。公元前248年,即楚考烈王15年,楚相春申君,改封至江东,就是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地区。这一年,可视为申城元年。春申君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作为自己的都邑。司马迁说,他到了楚地,看见春申君故城,感慨其建筑宏伟盛大。这一地域,司马迁称之为“东楚”。出土楚王铜簠刻画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被视为考烈王墓主的证据。这也是上海地区作为楚文化辖区独立身份开始的重要证据。
那时上海地区是楚考烈王整体管辖,春申君直接治理。楚考烈王是一个诸侯王,春申君是一个封君,以春申君作为上海开城之主,比较符合上海的地域身份。
最新出土的楚王铜簠刻画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证明墓主为考烈王
这两件事是长三角地区内的文化双向奔赴,崧泽文化奔过去,春申君奔过来。一体化发展是这个地域的历史传统。
文化形态和文化符号:
三个时段的代表人物、地域景观、精神禀赋
研究文化形态的入口是一种多元路径,文化形态是由物象景观叙事、语言文字叙事、民俗行为叙事三种形态构成的立体结构。任何文化缺少语言文字都无法存续,没有物象景观就没有证据印证语言文字的经典性,没有民俗行为就是过去时,无法找到通向现在和未来的活态之路。文化是奔涌的河流,民俗、神话就是源头活水,是民心民意,奔涌不息。
从方法论而言,我们从考古中寻找上海足迹,从文献中寻找上海形象,从民俗中发现上海符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文脉的渊源。一个地域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由地域代表人物、历史叙事(神话传说)、代表性景观,以及在此基础上体现的文化精神的集合体。只有抓住标志性地域符号,才能找到文化传承的枢纽和中心,而城市形象与城市文脉,就是这种标志性的文化结构的传承与弘扬。
“春申”“华亭”“沪渎”构成了上海城市文化认同与文化形象的符号结构与谱系。从战国到魏晋时期,上海文化以三个时期的著名人物形象,三个标志性地域景观,三种特有精神禀赋,构建了城市传统的基础。我们以文化谱系的观点透视上海文化,就会发现上海传统的整体一致性、多元复杂性,及其开拓创造性的特点。
这就是本讲的基本内容,有史可考,有强大认同基础的上海标志性符号的历史与民俗叙事。
现场新来了年轻的初中生
春申君造就上海地域形象
春申君是古代文献明确记载的上海地区第一位领袖。与之有关最经典的历史文献是《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国早期经典地方志文献《越绝书》,以及明清以来大量的《松江府志》《上海县志》及其相关乡镇志。这些经典文献一致认为江南与上海所在地就是春申君的封地。民间传说、儿歌,民俗传统一起塑造了春申君多彩的形象,民间信仰构建了相关仪式与景观图像,可见春申君强大的影响力。
* 春申君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与文化领袖
如何评价春申君?
第一,杰出的政治家。
春申君是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时期两代重臣,被分封到江东,统一长三角地区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此前的吴王、越王在此相斗相杀,始终无法成为这一带的共同领袖。但春申君却能将长三角即现在的江浙沪皖、长江下游辽阔的区域治理成一个和平发展的区域,可见其政治贡献非常突出。
春申君雕塑
第二,杰出的军事家。
一是“领兵救赵”,当时秦国进攻赵国,春申君带领楚兵解赵国之围。二是春申君任楚相八年后,北伐灭鲁,任命荀子担任兰陵县令,中兴楚国,助推统一事业。三是合纵抗秦。这都不是一般的军事家能够做到的。
第三,杰出的外交家。
春申君所著的《上秦昭王书》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纵横家的敏捷和智慧。秦王令白起联合韩国、魏国意欲攻打楚国。春申君知道后立刻上书秦昭王:“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不如善楚。”力陈秦国伐楚只会给韩国、魏国带来利益,于秦国无益。秦昭王表示赞同,楚国的危机就此解除,秦楚形成联盟。
另一个事件是保熊完回国继承王位。《史记・春申君列传》:楚使黄歇与太子熊完为质于秦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春申君让熊完化妆逃回楚国继承王位,自己则留在秦国顶罪。秦王知道后大怒,想杀掉春申君。但被春申君游说过的秦相应侯(范雎)劝说秦王,不如让春申君回去帮助楚太子,秦王采纳。这事体现出春申君外交活动中的大智大勇。
各地的春申景观
第四,突出的文化领袖。
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养士三千,其门下人才备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正出自他的麾下,被派往兰陵,终老于此。这三千门客,将春申君的思想带到各地。国内有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十多处地方称说是春申君的出生地,或者墓地,各地多有春申君传说。这在中国历史与民俗上是很罕见的,也可见其文化领袖的成功。
* 在江南修建水利工程,同时设仓、建市、治民
春申君在水利工程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越绝书•吴地传》记载,春申君首先在无锡历山以牛祭祀,立无锡塘。在芙蓉湖的东南、无锡东北面开挖“语昭渎”。春申君开垦了无锡北塘地区第一片圩围土地,开创了芙蓉湖垦殖治理的先河,整治了江南运河。原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徐道清夸奖:黄歇使江南运河中段成为一条更为完整的河道。
春申君还兴建了很多设施,如办公治所春申城,开设西仓和东仓两仓,东仓即今太仓;建立市场,促进商品交易;设立了监狱,建立楚门等地域景观。为江南水利建设、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锡北塘段古运河 来自网络
* 全国多地有春申君景点,唯上海视其为文化地标
苏州有许多关于春申君的传说,苏州城隍庙的城隍是春申君,至今香火鼎盛。苏州下面有个春申埭和春申湖,还有一个黄埭镇,设有春申庙。无锡春申传说甚多,春申涧、春申墓是其中著名景点。春申墓在全国有十余处,可见其影响深远。安徽是春申君事业的主场。浙江湖州有座巨大的春申君雕塑。河南潢川是春申故国,认为是其出生地。认春申君为出生地的远不止潢川一地。
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春申君这样,在国内有那么多地方具有传说叙事、那么多墓地、那么多庙宇的历史人物。春申君传说是一个奇迹。
但只有上海把春申君视为文化地标,作为城市的名称,这是历代上海人对治水英雄、对地域开拓者的一种尊重。
* 黄浦江开凿者传说、《申报》体现春申君文化号召力
春申君与上海的故事离不开黄浦江。黄浦江的称谓由来已久,宋代《宋会要辑稿》中就记载了黄浦江。明代《松江府志》记载,黄浦江由春申君开掘,故又称春申浦。清朝多部《上海县志》明确提到,上海属于春申君的封地。
明代《松江府志》记载黄浦江是春申君所开掘
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有一个春申村,相传是春申君当年疏浚水道的“指挥所”,后人在此建立了纪念他的祠堂。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首除炙人口的儿歌,描述的就是春申君带领修水渠的场景,感动了一方民众。民俗传说的真实性在于其情感的真实、愿望的真实、民心的真实。尊重民间传说,是尊重民意民情民心的一种基本态度。
吴淞江下游水患频发,亟待治理。明朝永乐年间,水利专家叶宗行以诸生身份向户部尚书夏元吉提出“江浦合流”方案,得到明朝永乐帝的肯定和支持。叶宗行、夏元吉等拓展春申君的治水事业而不改河流名称,这体现出明清时期上海民众与知识者尊重创业者、尊重为民造福英雄的高尚情操。纠结明代黄浦江不是春申君开掘并无多大意义,因为明代上海人比我们更清楚,他们是在继续春申君的为民造福事业。
户部尚书夏元吉(右)与叶宗行(左)进行“江浦合流”疏通
《申报》1872年创刊,是上海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明确将这种大众传媒定位为“申”,这是上海文化身份最闪亮的标志。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2002年,有位河南籍的上海人士还写了《告慰春申君》的歌词。而上海民间出现的“申城两千年”的叙事,体现出对于上海传统的尊重。
申城具有2270年的文明史,这是传承有序,有规可循的。上海的春申君庙在松江春申君村。上海地域深深地打上了春申君烙印,除了黄浦江,还有春申塘、春申路、春申桥、黄渡、黄酒,等等。春申君是融入老百姓血液的文化英雄。
*春申君作为上海文化独立代表,寄寓着申地治理精神
为什么春申君可以作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上海可以称“申”?
因为他有巨大的影响力,符合这个城市形象。他靠为民谋利益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平发展的政治统一了长三角地区,这对今天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具有示范意义。上海选择春申君为地标,是尊重民俗民意,尊重开拓者,也是对上海6000年历史的一种尊重,是一种科学的人文选择。
春申君庙在松江春申君村
春申君作为上海地域独立的文化代表,黄浦江作为代表性景观,其开拓进取、为民造福、和平发展的申地治理精神,奠定了上海文化发展的基础。
“华亭”塑造上海文化之根脉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记载,蜀兵压境,孙权命陆逊率兵御敌,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这是上海地域的又一地标。这一年是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距今1800年。宜都当地有陆城镇,相传为陆逊所筑;城里今有陆逊广场,陆逊雕像,还有陆逊品牌的酒。陆逊击败关羽,随后又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 二陆在华亭潜心修学,奉召入洛阳,坚守理想蒙冤至死
三国后期,陆抗及其长子在战斗中牺牲,吴国故地属晋。陆逊的两个孙子陆机和陆云,带着一个年幼的弟弟回到了华亭,即上海松江的昆冈乡。二陆的文学创造活力、天才表现力,不仅是华亭精英、上海文化的代表,也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人物,更是是中华文艺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标志性人物。
二陆雕塑
“二陆”在昆冈十年闭门勤学,奉召西进北上至都城洛阳。虽然吴国因晋而灭,但为成就一番理想,兄弟两人毅然告别故乡前往洛阳赴任。这也是二陆的国家认同意识,抛弃了狭隘的地域观念。据晋书记载,“(陆)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文采、人品皆出众,但他不幸卷入司马氏的内斗,含冤致死。他被害之前感慨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最后念想的是东部的家乡华亭。史书记载,陆机死时“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陆机死后,归葬今上海松江,连同他的忠诚之犬“黄耳”。他的兄弟陆云之后也被杀害,葬在河南清河。
*二陆文采斐然、书法突出,留下“云间”诗意之名
晋代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是当时文坛名人)。陆机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流丽婉转,飞动而不逾矩。是魏晋风度之江南风范。陆云被认为是中国楹联文化的开创者,他与洛阳才子荀隐会面,文坛大家张华让两人以非寻常的方式自我介绍。陆云称“云间陆士龙”,荀隐则称答“日下荀鸣鹤”。这对联被称为中国对联文化的起源发脉之作。
《平复帖》古代存世最早的书法名人真迹
陆机《文赋》是中国文艺理论最精彩的篇章。“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强调情感本色。“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强调文章要有创造力,不要陈词滥调。“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强调想象力。陆机是一位诗性的文学理论家。
后世很多评价,认为陆机待在洛阳丢失性命,不知道明哲保身,不值得。其评价有失公允。“二陆”单纯美好,为理想而奋斗,悲壮慨然,是值得礼赞、引以为自豪的文化人的榜样。
华亭又称云间,上海地区的第一部地方志是南宋的《云间志》,云间是因为陆云的“云间陆士龙”一语而得名,一个对子成就了一个地域的形象。“云间”意味着彩云飘浮、变幻无穷的辽阔景象,是富有想象力、富有浪漫情怀、富有创造力的名称。上海为纪念二陆,多处建有机云亭,如曲水苑、召稼楼等地。有机山、云山,纪念陆机、陆云。七宝的寺庙本为纪念二陆而建。二陆是上海人心中的天才、英灵,他们是上海博雅诗意文化的创造者。
南宋《云间志》因为“云间陆士龙”而得名
*“华亭”拥有1800年历史,二陆是博雅文化的代表
“华亭”是上海的前身,“华”是花样色彩,体现出对审美的一种追求。
明代《上海县志》谈到上海为“华亭一旧镇”的关联,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唐代建立的华亭县,是规范的行政建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华亭县改名为松江县,华亭走过了1800年的历史。
从陆逊封为华亭侯于上海地区,上海有了更为明确的地域名称,陆机、陆云,所谓云间“二陆”成为代表人物,以理想追求,艺术创造成就上海地区博雅文化的精神禀赋,推进提升了上海地域文化的层次。
“沪渎”何以成为上海符号
上海的文明史,“申城”有2270年,“华亭”有1800年,“沪渎”有1700年。“沪渎”为何后来居上?
嘉宾翁飞和叶舒宪边听边思考着如何对话和点评
*沪是捕鱼工具,吴淞江下游即沪渎,沪渎叙事传至敦煌
“沪”据说是一种捕鱼的工具,也称“簖”,即以竹片密密插于江上,拦截游鱼。这在唐代诗人陆龟蒙与皮日休的关于渔具的诗歌唱和中表述很充分。
相对于“沪”,“沪渎”更为重要。“沪渎”名称在南朝梁朝皇帝萧纲的《浮海石像碑铭》这样说:
“晋建兴元年(313年)癸酉之岁,吴郡娄县界,淞江之下,号曰沪渎。此处有居人,以渔者为业。”这就是说,吴淞江的下游就是沪渎。
现在大家在争论,上海的黄浦江、苏州河,这一江一河,哪个是上海代表?黄浦江肯定是代表,是申江。苏州河即吴淞江,下游是“沪渎”,是沪江,当然也是代表。申、沪是上海的两个名称,两条江都是母亲河。
萧纲的文章接着说,两尊石像从海上浮到沪渎,大家当做海神崇奉,海上波澜不停,有人当做神仙供奉,还是狂风大作。直到有人说是可能是佛像,诵念佛经,立刻风平浪静。石像被迎到“通玄寺”安放。通玄寺,有说是苏州的报恩寺,而宋代《云间志》明确说是静安寺,当时叫沪渎重玄寺,浮海而来的二石像就供奉在静安寺。理论上说,海上浮来,又在沪渎之地,供奉在沪渎静安寺更为合理。
敦煌莫高窟323窟有壁画就描绘了此段故事,是上海早期历史的图像叙事。这也是佛教从海上传播的证据。
莫高窟323窟有壁画描述了两尊石像来到沪读的景象
*“沪渎垒”是最早的上海军事堡垒,袁山松是守城英雄
相对“沪”与“沪渎”,“沪渎垒”对上海城市有突出意义。咸和元年(326年)吴国内史虞谭率兵修沪渎垒(今青浦区青龙镇附近)以防海盗。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吴郡太守袁山松率兵重修沪渎垒防止孙恩叛乱。沪渎垒被认为是上海城的重要前身。中国早期的镇是军镇,包括上海的沪渎垒也是军事堡垒的一种体现。袁山松镇守沪渎垒,在守卫沪渎垒的战斗中牺牲,是一位保卫沪城而献身的英雄。
崧泽文化命名的“崧泽”地名相传与袁山松有关系,虽无法考证真伪,但传说至少说明上海记住了城市英雄袁山松。
上海“沪”的历史叙事,有“沪”“沪渎”“沪渎垒”三个层次,“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是上海传统的生产传统;“沪渎”即是沪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沪渎垒”即是沪城,是上海城市的起点,都很重要,“沪”的概念是立体而非单一的。沪渎垒与沪渎沪江成为代表性景观,但更应该记住的是城市的英雄袁山松,他重建沪渎垒,为捍卫城市而死,是城市的形象代表,其贡献可比春申君。其精神禀赋——开拓进取、奉献牺牲,成为上海城市宝贵的英雄主义传统。
《云间志》有关沪读垒和袁崧宅的记录
城市形象是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连续性文明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基础。春申君的开拓智慧与服务民生,二陆的理想执着与艺术追求,袁山松的英雄无畏和牺牲精神都是上海的精神禀赋,而博雅审美是他们的共同追求。超越城市本身的视野和能量,才是城市活力所在,春申、华亭、沪渎都是具有强大对外辐射力。城市传统是一种传承,不断积淀认同,构建其博大深厚的底蕴。一座城市的符号不是单一的,是丰富的,有层次的,但又是具有统一性的文化谱系。“春申”“华亭”与“沪渎”,是上海6000年历史进程中,形成标识的文化亮点。
整理:李念、金梦
作者:田兆元
文:田兆元图:现场摄像 周文强 演讲嘉宾授权PPT,照片整理 丁方婕编辑:李念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