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原创 >

全面深化改革的福建实践丨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

时间:2024-09-11 23:43 | 栏目:原创 | 点击:

  针对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等难题,省纪委监委创新信息化监督手段,打造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

  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村集体财产收支、涉农资金发放、贫困户动态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层,这样的小微权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看似微小,却连着民生,关系人心向背。

  然而,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基层监督质效不高等情况仍有发生。近年来,省纪委监委创新信息化监督手段,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台”架构,集公示公开、投诉举报等功能于一体,让小微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村级事务公开晾晒

  “大家看,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的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工人们和工程车辆正在现场忙着作业……”不久前,在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村“两委”干部陈银平在施工现场用手机进行直播。村民们陆续进入直播间,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村干部留言提问。

  这个直播间并不“带货”,而是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直播公开晾晒村级小型建设项目进展。“看到项目施工过程,我们心里更有数了。”村民们欣慰地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铺开,村级小型建设项目按下“加速键”,因工程量小、资金量少,这类项目往往精简审批手续,简化发包流程。“但如果监督跟不上,看似不起眼的小项目就容易成为滋生基层腐败的温床。”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同志表示。

  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把项目全程“晒”在群众手掌心、“晒”到群众眼皮下,离不开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的有力支撑。

  用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2023年上半年,省纪委监委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以“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台”为总体架构,为做强基层监督提供有力抓手,迅速在全省推广开来——

  平台前端延伸监督触角,采取“村村有群、户户入群”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群主,乡镇的挂村领导、纪委干部等也加入群里;中端开发小程序,拓展公开村务信息、收集处置群众投诉和民生诉求等监督功能,可链接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监督一点通”平台;后端则搭建管理后台,汇集微信群和小程序的数据。

  目前,该平台已链接全省1.7万多个村(居)近4万个微信群,近1000万人入群。

  群众关心什么,平台就“晒”出什么。各级纪委监委会同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建设等部门,按照党务、村务、“三资”、项目、民生资金和其他共六大类,梳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细化公开内容、时限等要求。村干部每月在监督微信群中,一方面把村务等各类事项材料拍照上传至监督平台,并转发至监督微信群进行公示;另一方面,将项目的实施和进展情况通过直播同步更新,得到了许多村民的积极回复。

  急难愁盼全程督办

  去年7月,闽侯县洋里乡长基村村民在监督微信群中反映家中生活饮用水水量小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某某并未认真对待,于次日在平台上随意答复已派人上门检修。8月3日,群众再次反映该问题,乡纪委立即跟进监督,林某某不再敷衍以对,很快到现场处理,并与群众沟通取得理解。

  曾经,群众遇到这样的民生小事,有时就不了了之。有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群众可以通过文字、语音、随手拍等多种方式在监督微信群中求助或咨询,还可以通过监督微信群里嵌入的小程序提交急难愁盼问题,值班村“两委”干部看到后会第一时间跟进、回复、解决,村一级难以解决的,将逐级上报至乡镇及以上部门。

  群众在看,纪委也在看。当群众的诉求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时,乡镇纪委的督办就会紧随而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跟进群众诉求办理全过程,建立起受理、分办、反馈、问效的工作闭环,形成“群众有事群里说、有意见村里办、有阻力纪委来推动”的互动监督模式。纪委全程督办,也更好促进了基层干部严守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

  改革举措成效初显。据统计,平台运行以来,全省收到各类投诉、诉求26万余件,办结25.9万余件,办结率达99%,其中约九成在5天内办结。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