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推窗可见方寸之美

时间:2024-09-08 12:42 | 栏目:科技 | 点击:

  近年来,泉州市一批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大街小巷,不仅提高了城市风貌,更融入了城市“基因”,传承记载了城市记忆,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口袋公园的本质是微园林景观建设,其广受欢迎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回应民生关切、做优做美城市宜居生态环境的格局和行动。“打造‘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开展了‘山水、文化、百姓’三大园林建设,建成城市绿道水线、山线和上百座口袋公园,为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推窗可见方寸之美

  在市区南俊路建成的闽南小埕院,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古朴别致的休憩空间。(陈起拓 摄)

现场走访

  去年全市建成口袋公园137座

  不经意间,泉州人已不需要为孩子的周末去处犯愁。北江滨绿线10座公园渐次开放,出门就有口袋公园、绿地。这份获得感、幸福感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以生态连绵带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山水园林、文化园林、百姓园林”三大园林建设。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园林绿地278.2公顷,累计建成城市绿道水线、山线176公里,仅去年就建成口袋公园(小游园)137座。

山水园林

“快生活”与“慢生活”一桥之隔

  不久前,与浦西万达广场仅一座人行天桥之隔的北江滨公园浦西园开放,设有跑道、儿童乐园、各类球场。“跨过一座人行天桥,就能告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随心漫步,回归自然。”家住浦西一带的市民余先生说。

  浦西园开放标志着泉州市区北江滨五区十园的全面建成。起于黄龙大桥、连接到东海滨海公园的21.5公里绿道水线,串联了北峰、白水营、田安、沉洲、汀洲、滨海、石笋、笋浯、浦西等10座公园,沿线还建起了数座人行天桥,连接“快生活”与“慢生活”。

  管中窥豹,“山水园林工程”正是这样一个涵盖了泉州“四山两江”(清源山、大坪山、桃花山、紫帽山和晋江、洛阳江)天然屏障和生态肌理的系统工程。结合山体修复、湿地保护和慢道建设,一大批山地公园、湿地公园和城市慢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心城区山线绿道工程已完成两期建设并实现局部闭环,13公里的内沟河绿道环线、21.5公里的泉州绿道水线(晋江北岸)业已全线贯通;泉港、晋江、石狮、南安、永春、台商投资区等地的一批城市公园、慢道相继建成开放。

文化园林

在遗迹修缮中唤醒文化记忆

  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去年,旧泉州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公园复建开放,唤醒了一部分沉睡的历史文化记忆,一时间刷屏朋友圈。

  “小山丛竹对原址上泉州市第三医院进行整体拆迁,并按照尊重历史、还原本真、修旧如旧的手法,将闽南古建筑与闽南园林巧妙融合,再现小山丛竹的历史神韵与昔日风采。”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宏娥介绍。

  与小山丛竹一道“涅槃”的还有中心城区临漳门、德济门、圣墓、真武庙等30余处史迹点,以及都督第、七中沟、王宫、古榕公园等一批古树公园绿地。“激活口袋公园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寻常生活中唤醒泉州人的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使其更有生活气息、特色魅力。”王宏娥说。

百姓园林

邻里话家常的日子又回来了

  城市建设,让人住进了林立的高楼,提高了居家品质,淡化了邻里人情。而现在,城市口袋公园的建设,架起了高楼间人们沟通交流的纽带,你看,那温情邻里的旧时光又回来了。

  ——鲤城南俊北路的闽南小埕院。家住附近的王阿姨每天都要带孙子来这里玩耍,“自从口袋公园建好后,这里几乎成为大家每天的散步地,老年生活不再烦闷。”她笑着说。

  ——老城区古榕巷35号门前的许厝埕口袋公园。今年7岁的李泊然每天都要跟小朋友们一起在这里玩,这些玩伴既是李泊然的邻居,也是同学。陪同的家长们也借此机会坐下来聊聊天、话家常。

  这一幅幅暖心的画面正是园林建设者们的追求与动力。近年来,泉州结合古城提质推进“古城植绿行动”,在街头巷尾开展植绿、增绿、补绿和护绿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先后组织实施羊公巷—百源路—南俊北拓和花巷—古榕巷—三朝巷—旧馆驿等2条历史文化街巷的绿化补植,以及道路沿线13个重要节点的景观营造,建成古榕巷、许厝埕、小酒量等30多个口袋公园(街头小游园)。与此同时,市区所有公园围墙悉数打开。

部门动作

花小钱、巧用劲、见成效

  建好口袋公园,需要下定决心、巧用匠心,才能换来群众舒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