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明代惠安人李恺、刘会相继任职广东 以廉公有威闻名

    发布时间: 2024-03-31 09:42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明代惠安人李恺、刘会相继任职广东,并以勤于政事、廉公有威闻名。这两位历史名人,虽然擦肩而过,相隔半世纪之久,却因同样注重清廉官德而隔空交会,产生了动人的交集。

    ­  李恺方正刚直,维护公平贸易,为外商所称誉,在东莞被树碑褒扬,这即是遐迩闻名的“却金碑”。半个世纪后,当碑亭圮泐之际,又一惠安人刘会来到东莞,特指派官员重修碑亭,将这种清廉之风发扬光大,使李恺的事迹得以传扬重光。

    ­  李恺任番禺县尹时,恰逢明代海禁趋于收紧的当头,处于从开放渐向闭关锁国的历史转折期。官府对外商船舶限定了种种苛刻条件,有的官员即乘机盘剥外商。有感于这种流弊,李恺上任时即向上级提议:对进口船只,不强行搜查,不侵犯人权,不从中抽分,不索取钱财。一律由船方自行申报清单,以示尊重表示诚信。同时,也要遏制外船的非法之举,维护国家尊严与主权。这一提议获准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李恺到莞城查验暹罗来华船舶货物。其处事公正,待人诚信,令外商耳目一新。外商奈治鸦看屡次三番要赠百金酬谢,李恺坚辞不受。外商转为拜访广东省主要官员,表示愿捐出百金表彰公道以示友好。于是有了矗立于东莞光明教场北街口的却金亭碑。而李恺本人在却金一事被朝廷知悉后,即调往北京到朝中任职了。这块碑可谓是扬政声于人去后。

    ­  56年后的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惠安籍良吏刘会巡视按察广东。他对李恺这位先贤在东莞留下的政声早有耳闻,特地现场勘察,发现因年久失修,却金亭破落损毁,所载之事渐至湮没无闻。有感于此,刘会指示当时的东莞县令李文奎重修碑、亭,重刻《却金流芳记》《却金亭碑记》,在乡绅塾庠大力宣扬李恺却金事迹,倡明持正为官之道,弘扬清廉修德之风。

    ­  正是得益于此次重修,李恺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却金碑也成了当地道德教化的重要样板。在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中,却金碑及其背后的故事,一直得以流传。如今这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不仅成了莞城的地理标志,更成为历史的明镜,提醒世人铭记清正廉洁的德行懿范。(彭耕耘)

    原标题:刘会修碑倡廉风□彭耕耘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