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戴高山:二代掌门的兴衰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2-27 10:30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二代掌门的兴衰之路——王顺兴信局系列二

      1912年,王世碑去世之前,已将经营权传给了子侄辈王为针、王为奇堂兄弟。

      在王宫,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王宫,没有听到王为针敲银的声音,肯定会走霉运!”这句话说的正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王顺兴信局”当年的盛况。据《晋江市志》记载,1936年对“王顺兴信局”进行查阅统计,该局1930年至1935年逐年银信含汇票业务量大银100万元,相当于每年收送银汇人民币1亿元。

      “王顺兴信局”的兴旺,不仅代表着泉州邮政、银通的发展史,也标志着中华泉州海丝之路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亮丽的中国华侨史。

      南洋历史,海丝奇迹

      自汉代以来,中国到南洋、印度的航线已被开通。其间,商贸往来已逐渐形成,并且,有许多中国商人客居他乡,南洋华侨有了雏形。

      而后,大约于唐宋年间,由于航海技术不断进步,造船业发达,已经具备了中国人远洋海外与定居的能力。加上商贸不断发展,促使海外市场扩大,双方往来的交流增多,于是,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日益增加。

      另外,由于唐、宋末年的战争与政权更替频繁,许多颠沛流离的中国人想寻找一个更和平的居所,于是,向海外移民寻求安定,便成为中国人迁居海外的另外一个原因。避难移民,也就成为中国古代早期移民的另一个主体。元至明代中期,由于远洋业的进一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得以进一步拓展,中国人移居南洋等地的人数,进一步增加。

      据相关记载,由于战争原因以及元朝注重对外贸易的政策,躲避战乱及出海贸易的商人,几乎不受限制,在整个元朝统治期间,曾经出现过数次移民高潮。到了明朝,海外华侨已经遍布南洋,形成特定的侨居群体。至明代年间,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再次大规模移居南洋。此次移居,有力地促进了南洋的经济发展,多数移民侨居在海上交通和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明代中叶至鸦片战争的300年间,资本主义思潮逐渐在中国萌芽。中国人走出海外,接受、建设海外,又形成新的移居潮流,移民海外的人数再次迅速增加,出现了侨居区,产生了华侨社团组织,并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华侨社会初步形成。

      顺兴信局,泉州海丝

      正因如此,使得泉州“王顺兴信局”,有了充分发育的土壤。

      泉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祖籍泉州的华人华侨,已经超过750万。正是具有这些良好的海外基础,“王顺兴信局”才会在邮政起步与发展期间,迅速形成自己的“侨批业”,并得到良性发展。

      自光绪二十六年(1898年)王世碑创立信局以来,目前发现最早由“王顺兴信局”发出的,是两个盖有1909年的“王顺兴信局”戳记的信件。此份信件充分证明了,“王顺兴信局”在泉州、在中国邮政史上的地位。

      这封信件的戳记中,盖有“在泉办理邮政分局并收闽信”的字样,充分证实了“王顺兴信局”早已正式向大清邮政官局“挂号”,并申办了营业执照,从而成为厦门邮政总局在泉州的一个“分局”,不但可以经办海外银信,还可以兼办国内邮政业务。而此时,王世碑已是暮年,并已将邮政的经营、管理权,交给两个子侄辈——王为针与王为奇。

      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使得海外华人一边拼命赚钱,一边把自己的劳动所得,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这其中,自然也有交流问候的书信。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政治、军事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一封家书,抵得上万金啊!

      “王顺兴信局”发展最为兴旺的时期,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初期。据《晋江市志》记载,1936年对王顺兴信局进行了查阅统计,该局1930年至1935年逐年银信含汇票业务量大银100万元,相当于每年收送银汇人民币1亿元。这个数据非常惊人,而如果“王顺兴信局”不是1930年遭受土匪洗劫,那么,其生存空间应该会更大的。

      在奇园的大楼里,摆放着一张低矮的木桌,上面嵌着一块大理石板,这是王顺兴信局用来整理华侨托运回乡银条的桌子,也叫敲银台。泉州王宫乡的老人们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带有调侃性的口头禅——“到王宫,没有听到王为针敲银的声音,肯定会走霉运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足见当年“王顺兴信局”的经营盛况,绝对是空前的。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