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林思翔:站在“海丝”起点上

    发布时间: 2024-02-05 02:07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一个初秋的午后,我沿着晋江岸边漫步,任海风轻轻吹,看江水徐徐流。来到法石村地界时,两座古码头映入眼帘,远看很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等走近,细读了碑文之后,方知一座叫“文兴码头”,另一座叫“美山码头”。码头的基础、石墩台、泊位、驳岸、建筑遗址及周边出土的文物都年代久远,一层层历史烟云后面的宋元时期。

      文兴码头上立着一座宝箧印经塔,四面雕刻观音佛像,还阴刻着“佛”“法”“宝”“僧”的字样。美山码头在晋江沿江处筑就石构墩台,以一丁一顺的交替叠砌方式建造,墩台两侧设有一南北走向的石构斜坡式通道,向南延伸入江中。墩台的台基由下而上渐次内收,外侧呈斜状,便于大船深水停泊。当地人习惯称这两个码头为江口码头。

      眼前这貌似普普通通的江口码头,曾经是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经历了海上贸易非同一般的年头。小小码头承载了当年庞大的“海丝”贸易船队的停泊与货物的集散,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一个重要出海口和转运站。文兴码头上的宝箧印经塔,是人们心中的“神塔”。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这几天是观音菩萨生辰、成道、出家的日子,村里人都会来朝拜这座石塔,祈求海上航行平安。每当航海人返航时望见石塔,心里就格外的踏实,它意味着很快可以平安靠岸,与家人团聚了。

      晋江千年不歇,日复一日地奔流。长年的水流冲积,江中泥沙沉淀,已然堆起一个小岛,岛上高楼林立,成了“海景花苑”新天地。受淤积滩涂挤压,河道变浅变窄。当年江阔天空的水面上,而今架起长桥,雄伟的造型和流水般奔驶的车辆,组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江口古码头仿佛累了,卧在江边大桥下安静地歇着,面对着这江海交汇处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古码头与现代大桥的交织,牵起了千年时空。面对脚下这条古老的晋江,我的思绪如同川流不息的江水一样,流进大海,流进久远的年代。朦胧的眼前呈现出那古码头的韶华年代,于是,一幅“海上丝绸之路”的长卷便在脑海里徐徐展开……

      名城泉州濒临东海,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三湾拱卫,并有12个港口点缀其间,素有“三湾十二港”环绕之说。古时,泉州城遍植刺桐,开花时颜色红艳,让人过目难忘,因而现在的泉州被人称为刺桐城,推而广之,港口亦成了刺桐港。两座古码头所在的法石港,被称为江口码头,在刺桐港的12港中最靠近泉州城区。

      区位如此优越的港口,为古代交通提供了便捷条件。据史志记载,泉州港与海外的交往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在公元6世纪初,泉州人已开始与国外交往,当时便有大船通航到南海诸国。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两次抵临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从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

      唐代中叶爆发“安史之乱”,中原西北藩镇割据,导致通往西域的道路被阻,“陆上丝绸之路”停滞,中外经济交流活动由陆转海,“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兴盛。泉州地处中国南北海岸中点,连接东西两洋航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与广州、扬州等并列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

      唐代福建造船业也很发达,福州、泉州两地尤为蓬勃,所造泛海大帆船具有五层甲板。唐天宝年间,泉州所造海船“舟之身长十八丈,次面宽四丈二尺许,高四丈五尺余……可贮货品两至四万担之多”。

      那个时候,泉州通往南海的远洋航线,经海南的西南沙到新加坡海峡,过苏门答腊,穿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到斯里兰卡,再向西航行到波斯湾的幼发拉底河口,搭乘小船沿波斯湾西海岸抵达亚丁附近。唐武德年间,伊斯兰教四大员到中国传教,三贤四贤来泉,卒葬泉州,墓称“圣墓”,如今仍保护完好。

      到了五代十国初年,“三王”兄弟由豫入闽,王审知的二兄王审邽任泉州刺史。他主政泉州期间大力支持海上贸易,鼓励泉州人走出去,也欢迎外国人来泉州。频繁的海上交流,深深影响了泉州民众的习俗和信仰。王审邽逝世后,其子王延彬接替做了泉州刺史。王延彬早年曾负责管理港口,人称“泉府官”。主政后,致力于扩展海港,开辟新航道,挖掘港口航运和贸易潜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官方和百姓的赞许,赢得了“招宝侍郎”的赞誉。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