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际 >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超全)

时间:2024-01-23 14:00 | 栏目:国际 | 点击:

新传考研|新闻学名词解释2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超全)189 赞同 · 8 评论文章

一、人

1、古登堡:德国工匠,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者。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455年,古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经》,这个事件标志着西方进入了一个信息迅速、廉价传播的时代。书籍能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民智得以开启,对资本主义革命的萌发起到了推动作用。古登堡印刷术使人类文明的积淀以更快、更廉价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写了大量的政论和小册子。1644年,因非法写作与发行小册子遭到国会出版检查委员会的审讯,他向法庭递交了著名的申辩书——《论出版自由》。他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的概念。虽然带有时代的印痕和阶级的局限,但在人类新闻出版思想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1644年,《论出版自由》获准出版,于18世纪在英法美广泛流传,至今在西方仍被认为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3、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776年他发表了《常识》一书,擂响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战鼓,促使那些还在观望的人最终拿起了武器,潘恩以浅显的文笔,充满激情的语句在革命最紧张的时期向人们传播进步的理念。潘恩是独立战争革命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学说为美国建国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4、普利策:是美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人物和现代报业的创始人之一,被称为“黄色新闻之父”。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奠定了西方现代大型报纸的雏形。普利策1864年来美国开始其新闻事业,1883年买下《世界报》,事业逐渐上升,其主要特色是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在普利策的引导下大获成功。普利策的思想富有浓烈的进步主义色彩,他的新型报纸理论和实践活动,最终奠定了美国当代新闻理论和业务的主流方向。普利策捐赠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1917年设立“普利策新闻奖”,作为世界新闻界的奖励之一,享有崇高的荣誉。

5、赫斯特:赫斯特是美国新闻史上具有复杂多变的个性及评价褒贬不一的报业大王。他的《纽约新闻报》广泛运用黄色新闻手法大获成功,同时也饱受诟病。在报刊数目和销量总数方面,赫斯特在多个城市建立多家日报,控制多家杂志、电台和电影公司;在新闻业务上,比如版面安排、标题的写作方面十分吸引读者;在提倡解决全国性的重要问题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他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对报刊发行量的追求是为了经济目的而非政治理想,黄色新闻手法所造成的灾害和后患远远超出其正面影响。正是其对黄色新闻手法的过度使用,才有了赫斯特后来的“黄色新闻大王”之名。

6、北岩勋爵: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原名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恩。1888年创办专门刊登社会、娱乐性新闻的大众化期刊《答辩》,由此致富,1894年买进《新闻晚报》。1896年哈姆斯沃思创办《每日邮报》,并利用该报实践所谓“新型新闻学”:丰富多变的主题、大量的社会新闻、妇女专版:扩大版面空隙、使用大字标题、开办体育专栏:乃至于设立体育竞赛猜奖活动,等等。上述革新获得了巨大成功,发行量大增。1904年又创办《每日镜报》,其特点是大量刊登插图、照片。1905年因报业上的成就被封为诺恩克利夫勋爵,习惯译为北岩勋爵,1908年又取得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成立了英国最早的报业集团——北岩报团。人称“舰队街拿破仑”,在英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普利策

二、报

国内外公共事件:美国第一张报纸。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创办。该报只印三版,第四版空白留给读者编写。内容有国外新闻,也有本地消息。在选材上,首先报道重大事件。报道消息是注重夹叙夹议。《国》报与其他印刷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更像一份报纸,而且也是把它当作一份长期的新闻刊物办的。该报出版四日后,殖民当局以言论激进和失实报道禁止发卖并令收回。至此,美国第一份报纸成为出版许可法第一个牺牲品。

纽约太阳报:1833年9月3日,世界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在纽约创刊。该报为日报,创办人为本杰明·戴。该报是一份四页小报,大量刊登轻松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文字通俗,夸张而富戏剧性,版面上突出大字标题,强调煽情处理,发行上以街头零售为主,不再是传统的预先订阅,每份仅1便士。大量刊登广告又为该报带来丰厚的收入,使其迅速成为美国第一家不需要政党和财团支持的独立的、盈利的私人报刊企业。为吸引受众,该报不惜编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正如曾任其主编的约翰·博加毕特所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太阳报》本着这一宗旨,致力于挖掘种种荒谬离奇的社会新闻,以招徕读者,获取利益。1950年,该报与《世界报》《电讯报》合并,成为《世界电讯太阳报》。

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6日,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日报。创办人贝内特是一个专业记者出身的编辑发行人,因而赋予该报极强的个人色彩和独到之处。该报在内容、形式、发行各方面都全面模仿《太阳报》,在刊登耸人听闻的暴力与色情消息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1840年,纽约及远至英国的报纸发动了一场抵制《纽约先驱报》的“道德战”。所有“令人尊敬的人们”都被召唤到抵制该报的行列中,但该报到1850年的发行量比美国任何一家发行量还大。贝内特不仅在独家新闻报道上不遗余力,而且对传统的报道手法,方式以及印刷技术,新闻人才方面也创新,他首创“金融版”专栏。提供体育,宗教新闻,开辟读者来信专栏等,逐渐奠定美国廉价报刊的基本风貌。1924年该报与《论坛报》合并,成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纽约论坛报:《纽约论坛报》由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霍里斯·格里利于1841年创刊于纽约。该报虽然面向大众,但与《太阳报》、《先先驱》的风格不同,它较少涉及低俗道德故事以及犯罪新闻等内容,宣称“不是党派的奴仆,不伪装中立,保持独立立场”。由于同情下层民众,再加上该报政治层次高,政论文章影响大,在当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吸引了大批政界要人为其撰稿。1872年,格里利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在大选中输给了共和党候选人格兰特。后来该报因支持总统征兵令而被砸。格里利因其自身的道德力量和崇高的新闻理念,被美国新闻界尊为“报业之父”。

纽约时报:《纽约时报》是美国严肃现代报纸的先驱,也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报纸之一,1851年由亨利·雷蒙德创刊于纽约,最初名为《纽约每日时报》,1857年改为现名。目前,是由“纽约时报公司”在纽约市出版。内容详尽、态度严肃,篇幅大,版面严整清秀,对国内外新闻都给与充分报道,而且全文刊登重要演说和政府文件,有“档案纪录报”之称。其读者定位是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等社会中上层人士。周末版的纽约时报书评是美国出版界最具权威的图书排行榜。该报也是获得普利策奖次数最多的报纸。《纽约时报》在不同时期,其办报方针理念也有所不同。

华盛顿邮报:1877年由斯蒂尔森·哈钦斯创办,在华盛顿出版。由于地处首都,因而消息通灵,对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报道较多,在政界很有影响,读者定位类似于《纽约时报》。该报平日约100版,星期日200版,也分A国内外新闻和评论、B文艺文化生活、C华盛顿当地新闻、D体育商业新闻四个部分。该报在20世纪70年代年前并不出名,1972年的“水门事件”使该报一举成名,从此跃居有影响力的大报行列,该报对此事的连续报道还获得了普利策奖。1981年的编造假新闻事件使其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

华尔街日报:1889年由道·琼斯公司创办于纽约。是美国第一家办得成功的专业性日报,初为金融类报纸,20世纪30年代末成长为综合性日报。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成为显示美国经济的风向标,历来为国内外经济界所关注,其他新闻也颇有声誉。该报头版不登照片,刊头古朴典雅,版面朴实无华,给读者以很强的亲和力。其新闻特写常以具体的人或事件开头,然后逐渐引入主题,写法生动,被称为“华尔街日报体”。《华尔街日报》有东、中西、西南、西部四个版,要闻基本相同。1976年起在香港出亚洲版,1988年起在布鲁塞尔出欧洲版。

北极星报:北极星报在英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年11月11日由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很快成为宪章派最有威信的报纸。创办时在利兹,后迁伦敦。1852年停刊。它宣传宪章派左翼的主张,指导工人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争取斗争的胜利,把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看成是英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报道及时报道面广,语言生动,吸引了大量读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称《北极星报》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新莱茵报:由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创办于德国科隆,1849年由于编辑人员收到迫害而被迫停刊。它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也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新莱茵报》始终不愈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它指出无产阶级一定要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革命的领导权,为把这场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新莱茵报》在宣传上也具有鲜明的共产主义特色:结合敌对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列宁盛赞《新莱茵报》为“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

火星报:《火星报》诞生于列宁流放于西伯利亚期间,列宁一直关注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进程,他认为出版一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政治报纸,把分散的社会民主党人思想统一起来,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从流放地回来后,列宁就立即着手进行其办报计划。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火星报》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报头,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列宁在创办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宣传内容主要是: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火星报》统一了全党思想,组织了各地分散的组织,且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成为了建党工作中的“思想中心”。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于1905年停刊。

真理报:真理报是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列宁是主要领导人。该报内容广泛,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工农运动,分析俄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为布尔什维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14年遭沙皇查封停刊,1917年推翻沙皇统治后作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机关报复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了重要的贡献。此后一直作为俄共最重要的机关报存在。直到八一九事件后成为独立报纸,因经济政治原因三次停刊,在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但同名的报纸不久就开始发行。

人民之友报: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是资产阶段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1789年由马拉创办,1792年改称《法兰西共和国报》。该报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情节恶劣的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宾专政下付诸实现。该报代表了中下阶层民众的利益,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马拉为此受到保皇党、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迫害。

法兰西共和国报:它是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原为梯也尔政府机关报,1871年3月18日起被国民自卫军接管,3月30日改为巴黎公社的机关报,自3月20日至5月24日共出66期。该报除发布公社各项重要宣言、法定、决议和指示外,还报道有关军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教方面的时事新闻和公社委员会会议记录。但该报报价昂贵,文风刻板,印刷发行业务又为私人控制,销行仅3000份左右,大大限制了它的影响。

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被视为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是独立报业的典范。印刷商约翰·沃尔特于1785年1月1日创办《每日环球记录报》,1788年改名为《泰晤士报》。1981年被默多克集团收购,以极具国际声誉的高级报纸定位发展至今。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但在政治倾向上趋于保守,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细,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卫报:《卫报》(The Guardian),是英国的全国性综合内容日报。它与《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合称为英国三大报。《卫报》创于1821年,原名《曼切斯特卫报》,创刊者是约翰·爱德华·泰勒。它最开始是一张地方报纸。《卫报》定位严肃和独立精神。创刊者泰勒确立了《卫报》三大传统:①精确完整的报道标准。②关注及服务社团的商业利益。③绝对独立自主的立场,不受党派政治领导人左右。1959年《曼切斯特卫报》更名为《卫报》,如今《卫报》已经成了严肃、可信、独立的新闻的代名词,是一份定位于高端市场的主流大报。《卫报》还一直保留自己的左翼立场(七八十年代非常明显)、高端市场和年轻读者优势。在英国,人们也把《卫报》戏称为愤青报纸。

每日电讯报:《每日电讯报》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也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斯莱上校创办于1855年。初期并无特色,财政陷入困境。莱维收购后,大胆改革,报纸质高价廉,注重社论,迅速打开了销路。在劳森经营时期该报得到了真正发展。他在内容、编辑等方面对该报进行了革新,并十分重视延揽人才。1928年,贝里成为它的新主人。1937年,与《晨邮报》合并,实际主要反对保守党右翼的观点。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中国粉粹四人帮的消息。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

朝日新闻:《朝日新闻》是日本三大综合性日文对开报纸之一。1879年1月25日在大阪创刊,创办人是木村滕、村山龙平。草创时期为插图小报,以“不偏不党”为办报方针。1888年实行产业化管理,以《东京朝日新闻》打进东京出版。1930年前后,与《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在东京形成三报第一次鼎立竞争的局面。1940年9月1日在各地出版的报纸统一名称为《朝日新闻》。充满自由主义气息的版面不仅赢得了读者的信任,而且在报纸业也获得同行的高度评价效仿。同时还开创了读者社交平台一 Aapara 俱乐部,与读者建立紧密的关系。

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部,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联合早报:《联合早报》是由创办于1923年的《南洋商报》和创办于1929年的《星洲日报》在1983年合并而成,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目前是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属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联合早报》的平日发行量约为20万份,除新加坡发行之外,也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文莱等地少量发行,在中国大陆是唯一获准在中国大城市发行的海外华文报纸。特点是:一方面提供全面的综合新闻,另一方面加强本地社区、华人社会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的报道。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报道客观温和,重视言论和副刊。

政党报刊: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是政论报刊的进一步发展。它指的是封建统治者压制各派报刊扶植自己的御用的报纸,资产阶级则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政党报刊具有明显倾向性,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经济上依赖于政党经费补助。西方各国都经过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美国第二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上台以后按照自己的新闻自由观念改革,联邦派利用新闻自由攻击杰斐逊,这一阶段则被称为“政党报纸的黑暗时期”。廉价报纸兴起后相当一段时间,政党报刊依旧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廉价报刊:是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史学家称它为“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以工业革命为背景,各国先后出现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上第一家廉价报刊是1833年本杰明·戴的《纽约太阳报》。其特点如下:(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纸的诞生对报业脱离政党控制有促进作用,也奠定了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但过度的商业化也为廉价报纸最后演变为“黄色新闻”,报业商业兼并最后产生报业巨头埋下了一定伏笔。

真理报

三、社

1、通讯社:是指专业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传播机构,以电子通信技术和其他先进手段快速地向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机构发布新闻和信息,是新闻媒体主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根据通讯社的组织规模、业务范围及影响的大小,可以划分世界级通讯社以及国家级通讯社。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哈瓦斯社,即法新社的前身。世界四大通讯社分别是: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

2、沃尔夫通讯社:创建于1849年,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创办人贝纳德·沃尔夫曾在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当过译员。1849年,从柏林到亚琛的电报线正式开通,沃尔夫根据在哈瓦斯取得的经验,于柏林建立了沃尔夫通讯社,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经济信息,给报社筹措经费。沃尔夫社创建后,业务发展迅速。到1860年,与哈瓦斯、路透社、纽联社并称为西方四大通讯。 1870年参加三社四边协定,获得在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俄国等地发布新闻的垄断权。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沃尔夫被法西斯政府接管,与另一民间通讯社“联合通讯社”合并为德国通讯社,简称DNB。具有80多年历史的沃尔夫通讯社就此告终,后在1945年随希特勒的垮台而寿终正寝。

3、哈瓦斯社:是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新闻通讯社,它是法国人查理·哈瓦斯于1835年底在巴黎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是现代通讯社的先驱。哈瓦斯十分重视新闻传递手段的改进和发展,以提高新闻时效。该社起初用骑马的信使传递稿件,后训练信鸽传递新闻,1845年,该社又开始利用刚刚建成的巴黎一里昂电报线开始传稿。1857年该社与广告公司签约,合作代理法国国内外报纸广告业务。1859年,该社又与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夫社签订新闻交换合同。此后,哈瓦斯的业务不断扩展,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通讯社。该社表面上是一家独立的民营通讯社,它实际上是“半官方”的通讯社。二战爆发后,该社被德军接手成为纳粹的宣传工具,1940年12月维希政府将其改组成为三个机构:广告社,法国新闻社(AFP),世界电讯社。自此,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在战火中消逝。

4、法新社:是法国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4年。前身是法国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创建的“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一个。二战期间,法西斯军队占领法国,世界上最早建立的通讯社———哈瓦斯社分裂瓦解。被在沦陷区的希特勒政府和德军控制变成纳粉的官方通讯社的分支机构。二战结束后,哈瓦斯社由法国政府接手,几方面的人员合并,在原哈瓦斯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法国新闻社,即法新社。新成立的法新社刚开始为官方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1957年法国议会通过法案重新确立其法律地位,赋予其混合章程,规定该社为独立的民营企业,不受任何政治经济集团控制,社长由管理委员会控制,经费依靠向订户出售新闻取得。法案规定其是“一个按照商业规则运转的自治机构”,其任务是“经常不间断地向法国和国外用户提供正确、不带偏见和可以信任的消息”。但实际上,政府作为法新社的最大订户,有人称其为半官方通讯社。

5、路透社:1851年德国人路透创办于伦敦,是英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通讯社。路透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新闻报道给各式媒体,并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初创时以提供给《广告晨报》两周免费的“试稿”活动而获得成功,7年之后把业务扩大到报界,法奥战争中,世界新闻史上第一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新闻,最早详细报道林肯遇刺以及麦凯的“三明治”新闻。今日的路透社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它在国内外建有100多个分社,每天发稿量近100万字,路透社除播发政治新闻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亦占重要地位。

6、美联社:美联社是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前身为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6家大报组建的“港口新闻联合社”。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1900 年总社迁至纽约。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主要业务是提供新闻、图片、图表、特稿、金融股票行情、经济信息服务。另有音像服务、为电视台电台提供口播新闻和电视节目。1998 年收购了ABC的环球电视网,合并原有的美联电视新闻网,成为路透社电视新闻社唯一的竞争对手。

7、合众国际社: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合众国际社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1958年5月6日由合众新闻社与国际新闻社合并而成,目的是为了与美联社竞争。与美联社不同,合众国际社是营利性商业通讯机构,因此它的新闻十分注重趣味性,经常发布耸人听闻的消息。20世纪80年代后,合众国际社着力扩大报道面,广泛涉及科技,法律,医学,卫生等领域,并侧重对商业,金融信息的传播和分析。合众国际社十分主重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运用,它拥有一个双向通讯网络,1987年合众国际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套数字化彩色新闻图片系统。20世纪60年代,该社名声显赫,机构庞大,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被誉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2000年5月15日,该社被以教会的一个拥有《华盛顿时报》的附属机构所收购。

8、俄通-塔斯社:1918年6月由彼得格勒通讯社(1902年创办)与苏维埃新闻局合并成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社。1925年7月10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的决定,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缩写简称“塔斯社”;1992年1月22日,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合并为俄罗斯新闻社,简称“俄通社”。1月30日起该社使用“俄通-塔斯社”的电头发稿。被解释为“主权国家通讯社”的缩写和俄文发音;1993年宣布为国家通讯社;1994年原苏联新闻社又从俄通社中分离出来,改称俄罗斯新闻社,也是国家通讯社;1998年5月,俄罗斯新闻社改名为俄罗斯消息社,作为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所属的通讯社。

9、彭博社:彭博新闻社是一家全球性的信息服务、新闻和传媒集团公司。1981年成立,总部位于纽约。彭博社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供应商,其数据终端系统“彭博专业服务”,将新闻、数据、分析工具、多媒体报告和“直通式”处理系统整合在单一的平台上。该数据终端可以帮助客户查阅和分析实时的金融市场数据,并进行交易。它的客户包括世界央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大型公司和新闻机构等。

10、共同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11月,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其前身是1936年1月成立的同盟通讯社。总部位于东京港区。理念是促进世界和平、确保民主、实现人类幸福。共同社发布新闻给几乎所有日本的报章、电台与电视网,使用其新闻的报纸约有5000万名订阅者。共同社独立于政府,致力于为社会服务。从1945年建社以来,作为“非赢利社团法人组织”,与日本全国各报社、NHK等新闻机构通力合作,努力、积极地进行着报道活动。

路透社

四、台

1、BBC:英国广播公司,筒称BBC,成立于1922年,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在1955年独立电视台和1973年独立电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该公司拥有庞大的广播网络,下属全国性广播电台五个。现在五个全国性广播电台的分工是:一台流行音乐,二台各种轻型娱乐节目,三台戏剧和其他传统高雅的文艺节目,四台时事新闻节目,五台体育和教育节目。另外,该公司还拥有57家地方性广播电台。1995年1月26日,BBC与皮尔逊公司合作开办了两个面向世界的广播频道,即BBC娱乐频道和BBC新闻频道。BBC带有英国官方立场,同时也以“严肃’的新闻节目而著称。

2、CNN:美国有线电视台新闻网(CNN):由特纳广播公司(TBS)董事长特德·特纳于1980年6月创办,通过卫星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总部设在亚特兰大。CNN现已成为世界上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与三大广播公司并列的美国第四家广播公司。CNN是全球最先进的新闻组织之一,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全球直播新闻报道制度是其最重要的特色。CNN重视突发事件的报道,并且可以随时中断其他节目来播出突发性新闻节目。例如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不幸爆炸的独家现场报道,海湾战争唯独CNN能进入伊拉克报道等。从新闻理论角度,CNN的新闻实践观念,如与事实几乎同步的报道速度,有闻必录,有事必录,有事必报的做法,以及对同一问题提供多方甚至是矛盾的消息和反馈等都对传统新闻观念造成了一些冲击。CNN新闻节目题材广泛,但对事件缺乏深层的报道,时有一些不良倾向的报道。

3、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成立于1926年,原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纽约,是美国三大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1985年NBC被通用电气公司收购,并把广播电台售出,成为专门经营电视传播的广播公司。NBC的特点是勇于开拓,锐意革新。它最早组建全国性的广播网,使广播新闻四通八达,促进了美国的“广播热”,20世纪30年代它积极支持电视研究,发动了一场推销家庭电视机的大规模运动。1939年4月,NBC运用电视报道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罗斯福总统成为第一位出现在电视上的元首。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NBC也派记者同行跟踪报道,并多次中断正常节目即时播出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电视新闻。

4、ABC: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ABC),是美国三大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创立于1943年,原为全国广播公司的蓝色广播网。1945年6月15日正式使用“美国广播公司”的名称。1953年2月,被联合派拉蒙剧院公司买下,组成美国广播——派拉蒙剧院公司。1965年4月,又改称为美国广播公司。将其收购。1985年3月,大都会通信公司将其收购。1995年被迪斯尼公司收购。2007年迪斯尼分拆ABC的22座广播电台及网络,将其并入Citadel通讯。在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中,ABC起步最晚,力量较弱。多年来ABC为了改变地位,不惜重金招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1995年归入迪斯尼门下后,收视率停滞不前,近年通过益智节目、挑战道德底线的真人秀节目、多档热门电视剧、“超级碗”和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转播权等摆脱困境。

5、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立于1927年,由原联合独立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公司合并而成,总部在纽约,是美国三大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创建之初与实力雄厚的NBC相比,CBS处于弱势。但它奋起直追,蒸蒸日上,不久与NBC并驾齐驱。CBS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人才优势,大胆用人,并不断网罗生机勃勃的富有创造活力的人才,如爱德华·默罗和丹·拉瑟。②以硬新闻节目著称,倾注主要精力办好新闻节目,以此来与其他广播网抗衡、竞争。二战期间,CBS首创了广播的“新闻联播”节目,它的新闻节目敢于触及时弊,并能够对某些新闻事件做出独特的深刻的分析。如“阿波罗”号登月新闻,通过卫星传遍全球,影响巨大。③在电视剧与娱乐节目方面成就不凡。如1938年广播剧《星际大战》。

6、NHK:全称是日本广播协会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创建于1926年,战后重新改组。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一直经营广播,现在主要力量已转电视。NHK是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又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它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任何人不得对广播内容进行非法限制和干涉。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播放广告,旨在通过制作新闻、娱乐节目,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其全部经费来自电视机执照费,经济基本自立。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包括三套广播网,两套电视网,还有一个国际广播电台,专门从事对外广播。从总体上看,NHK的节目内容比较严肃、正统,新闻报道方面力求准确、公正,注重实效性,娱乐题材尽力避免庸俗化,在世界电视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7、半岛电视台:半岛电视台是一家立足阿拉伯,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媒体,其总部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其于1996年开播,由卡塔尔王室出资的半岛媒体集团拥有。除了阿拉伯语以外同时以英语、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向全球输出以新闻和纪录片为中心的节目内容。与BBC、CNN并称为世界三大电视新闻频道。半岛电视台发展迅速的主要是因为其“开明的君主+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本土视角”。在新闻报道方面,半岛电视台视角独特而多元。它在节目中引用了电话采访、电视论战等多种节目形式。其在报道中坚持与西方媒体不同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性的报道方式,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视媒体。

8、今日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助推的自治非营利性媒体,被称为国际舆论场中的一匹黑马。该电视台是俄罗斯一家国际新闻频道,也是第一家全数字化的俄罗斯电视频道,由国有的俄罗斯新闻社所拥有。今日俄罗斯于2005年12月10日开播,有将近100名英语记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报道。随着2013年普京总统下达总统令,将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重组为“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今日俄罗斯”更成为当今国际舆论场中不可忽视的一方声音。

9、美国之音(VOA):美国的对外广播,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对外广播。美国之音成立于1942年2月24日,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二战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以后逐渐将重点转为阐明美国政府的政策,宣传美国社会和美国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美国之音初创时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经费来自政府拨款。美国之音总部设在华盛顿,使用48种语言播音。除继续传统演播方式外,美国之音已经开始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

CNN

五、事件

1、黄色新闻(黄色报纸):黄色新闻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新闻界,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闻形态。内容以丑闻、离婚、流言蜚语等为主,强调体育与灾难报道。黄色新闻是起源于普利策《世界报》和赫斯特《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得名于《世界报》星期曰版连环漫画《霍根小卷》的主人公——穿着黄色肥大衣服的黄孩子。黄色新闻习惯于运用大字号的渲染标题,且滥用、剽窃照片,使用捏造会议报道等种种欺骗手段。星期曰版还经常刊登肤浅文章与滑稽漫画,标榜为民请命,实则提高报社声誉。总之,黄色新闻虽然推动了廉价报纸的大量销售,但是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造成了恶劣影响。代表报纸包括《纽约世界报》《小巴黎人报》等。

2、白虹贯日事件:一战结束后,受俄国十月革命鼓舞的日本人民掀起反战运动,要求“不干涉俄国”。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内阁勒令停刊,引起了报界的强烈不满。1918年8月,全国84家报社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要求言论自由。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和撰专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被迫退出报社。“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嫁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为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和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这一事件标志着来自日本社会内部的一切改革“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的努力均告失败,日本新闻界自此屈从于现实的社会统治割据,默默地向当权者臣服了。

3、日章旗事件:是朝鲜爱国报刊发起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争取祖国独立、要求民族自由的斗争。1936年8月,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朝鲜运动员孙基桢代表日本队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冠军,朝鲜《东亚日报》、《朝鲜日报》、《朝鲜中央日报》在刊登孙的照片时,抹掉了他运动衣上的日本国旗标志。日本当局发现后,立即逮捕有关人士,《东亚日报》的社长总编被迫辞职,报纸停刊九个月。这一事件在朝鲜民族报纸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4、曾格案件:“曾格案件”是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1733年约翰·彼得·曾格创办的《纽约新闻周报》刊登了一则报道,抨击英国总督威廉·科斯比。曾格被以“煽动闹事”罪名逮捕。著名律师汉密尔顿替曾格辩护:他指出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终曾格被宣判无罪。“曾格案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曾格案件”虽然没有确立法律例判,但确立了一项原则——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的权利是新闻自由的支柱之一,这一原则对我们今天的严格限权自由主义论者关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学说是至关重要的。

5、沙利文案:是新闻诽谤与新闻自由的又一座里程碑。1960年《纽约时报》一则广告中警察驱逐抗议学生的情景部分失实,市政专员沙利文代表警察控告《纽约时报》,要求名誉赔偿。最终《纽约时报》胜诉。沙利文案有两个要点,—是公共事件或公众人物,二是实际恶意。沙利文案的第一要义是保护言论自由。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指出:“错误的陈述也有‘呼吸的空间’,故也需要保护。如果仅是事实错误,并不得抑制言论自由。”作为传媒史上的里程碑判例,沙利文案确立了国际通行的新准则,推动了半个世纪来的新闻发展。

6、炉边谈话:“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7、扒粪运动:“扒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扒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扒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规定

1、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制定任何法律以确立国教;妨碍宗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侵犯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干扰或禁止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该修正案于1791年12月15日获得通过,是美国权利法案中的一部分,使美国成为首个在宪法中明文不设国教,并保障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国家。

2、三社四边协定:“三社四边”,是近代通讯社史上一个旨在瓜分世界新闻市场的协定。英国路透社、法国哈瓦斯社、德国沃尔夫通讯社,三家机构的改组和扩大,在全球范围形成激烈竞争,三方都蒙受很大损失。1870年1月17日,路透社、哈瓦斯和沃尔夫三家通讯社在巴黎举行和解会谈,并签署了分割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性协定。1875年,路透社又代表哈瓦斯和沃尔夫社同美联社签定了交换新闻的协定。据此协定,一个四家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瓜分垄断体系最终确立。从由于美国的联合通讯社是这个协议的第四个参加者,它将美国的新闻提供给欧洲三大通讯社,三大通讯社向它提供美国之外的国际新闻,它采集和发布新闻的范围限于美国,而不能直接向国外发布新闻,鉴于美联社不是与欧洲三大社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缔订协定,仅是一个参加者,因而称此协定关“三社四边协定”。该协定标志看四家通讯社控制世界范围新闻发布的新闻垄断时期形成。一战后该协定失去约束力,1934年,协定正式被废除,开始了西方各大通讯社在世界新闻市场上自由竞争的时期。

七、著作

《论出版自由》:是1644年英国人约翰·弥尔顿提出的主张思想、出版自由的文献。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提出了反对封建集权主义强化控制出版言论自由的有力论点,强烈谴责了当时整个社会检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正是从弥尔顿的这些思想里面逐步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思想两个最重要的概念,这就是“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真理具有“自我修正”的属性。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被后世誉为“世界上第一本提出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是关于思想自由、传播自由的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常识》:是1776年1月初出版的政论小册子,作者是托马斯·潘恩。它的产生背景是保皇分子势力猖獗,革命势力不强。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当时社会上的常识,集中批判了英国君主制的专横腐败,提出北美殖民地应当脱离宗主国,获得独立自由,是北美革命的思想武器,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

八、其他

1、新闻信:是指传递与交流信总的公私信件,最早出现于公元500年前的古罗马,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模式。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内容丰富,包括重大事件、人物、社会生活、行政活动、乡村情况、民间风俗,竞技游乐等。直到印刷传播兴起之后,新闻信才被逐渐取代。新闻信的产生也使世界出现了第一批职业的新闻工作者,而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2、手抄小报:资产阶级报纸的雏形——手抄小报,首先在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早在10世纪末,威尼斯就成为富庶的商业共和国,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商人和手工业主十分关心自己的商品销路,需了解各地动态,有人就替他们打听物价变动、船期和沿途情况,以换取一定的报酬。当需要相同信息的人多了,打听消息的人就手抄同样的信息供给需要者,这就是手抄小报。

3、知识税:是一种讽刺的说法。英国统治当局在限禁短期发行的攻击政府的报刊而设置的一种税,包括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以及后来的副刊税。1712年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了高额税率。知识税开张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随着新闻传播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不断争取言论自由。1832年议会改革后,于1853年取消广告税,1855年取消印花税,1861年取消纸张税。知识税的废除,使英国报业卸下了一个多世纪的沉重经济包袱,因而活力倍增,催生了多种廉价报纸,英国报业由此进入廉价报刊时期。

4、第四等级:“第四等级”的概念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国,是指西方社会对新闻媒体的一种称谓,显现了新闻媒体和记者特殊的社会地位。19世纪中期的英国,报刊作为第四等级与其他三个等级——君主、议会上院所代表的贵族阶层和议会下院所代表的新兴阶层一样成为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第四等级的观点认为,新闻界在社会生活担负着一个非官方但却是中心的角色,权力机构的行动和声音通过媒体可以明白无隐的展现在公众面前,有助于公众了解问题、发表公共见解,从而确保了民主。与“第四等级”概念相近的是“第四权力”,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最早提出,新闻舆论被当作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

5、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英国玛丽女皇(Mary Stuart)执政时代为了管制印刷出版事业而采取的一种行业垄断特许方法。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的前身是出版行业工会,1557年由玛丽女皇改造而成。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出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被禁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能够有效地制止针对政府的诽谤、恶意攻击及异教言论文章的出版印刷,加强了当时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这样的一种新闻报道和出版印刷权利的垄断特许也让出版公司的会员们同意在出版物上只刊登“有益于国家利益的消息”,并帮助当局查处非法出版者。

6、星法院法令:星法院成立于1487年,得名于其位于英国西敏寺屋顶有星型装饰的大厅。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把枢密院中的司法委员会专门独立出来,在星法院设立了皇家出版法庭,“星法院”成为压迫新闻自由的一个丑恶象征:1586年,为加强对出版特许制度的控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星法院法令”,其内容包括:第一,一切印刷品须送交皇家出版公司登记,全部印刷商的印刷器械必须在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第二,除了剑桥、牛津大学和伦敦市以外,一律禁止印刷;第三,除非得到教会同意,不再允许出版商申请登记;第四,印刷商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前请求许可,否则处以12便士到40先令罚款或坐牢等项处罚;第五,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非法秘密出版物有搜查、扣压、没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并有权对其实施相应处罚;第六,特许出版商的学徒以1至3人为限,剑桥、牛津大学等印刷所各限有学徒10人。1641年,出版特许制度被废止,星法院法令随之被废。

7、普利策奖: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普利策奖在每年的春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十四名会员评定,当年4月中的一天公布结果,并于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普利策奖分为两类,新闻界和创作界。普利策奖也是一个鼓励美国的奖,新闻界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须在美国周报(或日报)中发表的。创作界获得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例外是历史奖。只要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书都可获奖,作者不必是美国人。

8、舰队街:舰队街是英国伦敦市内一条著名的街道,依邻近的舰队河命名。一直到1980年代舰队街都是传统上英国媒体的总部,因此被称为英国报纸的老家。今日舰队街依旧是英国媒体的代名词,即使最后一家英国主要媒体路透社的办公室也在2005年搬离舰队街。舰队街的出版活动大约起始于1500年,鼎盛时期的舰队街共有100多家全国或地区性报馆,包括《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电脑技术带来的印刷术的改革终结了舰队街的辉煌。1986年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率先将新闻集团下属的《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新闻报道》等报社移出舰队街,并凭着因此降低的成本使其各报销售成绩直线上升。其他各报也纷纷效仿并逐渐搬出了舰队街,在伦敦外围房价便宜的地区建立报社和印刷厂。2005年随着路透社的迁出,舰队街作为新闻一条街的历史就此结束。

9、美国之音:V0A是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的简称,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也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该台于1942年创立,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起初是反法西斯德语电台,后增加多种语言,二战后转为反共电台; 1953 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总部在华盛顿; 7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对外宣传策略,内容趋于广泛,体现美国政界的主流倾向。

10、默多克报团:默多克报团形成于1902年,是澳大利亚最早的报团,也是世界著名的报团。由鲁珀特·默多克的父亲老默多克开创。1923年,老默多克创办《阿德莱德新闻报》,此后报团发展缓慢。1953 年,老默多克去世,鲁珀特·默多克接管报团,报团才开始取得飞速发展。

1956年,收购《星期日时报》和《新思想》杂志; 1964 年,在首都堪培拉创办澳大利亚首家全国性报纸《澳大利亚人报》; 1960 年,他买下《每日镜报》和《星期日镜报》。这时,默多克报团才成为澳大利亚第三位的报团。1974 年,默多克将镜报和电讯报合并为《每日电讯镜报》,默多克报团的地位有所加强,1987年,默多克一举买下先驱与时代周刊公司的主要股份,于是报团一跃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媒介集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