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 >

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这么走!

时间:2024-01-18 20:59 | 栏目:体育 | 点击:

image.png

  近年来,寿宁县下党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新路径,加快建设知名“学习小镇”,致力打造乡村振兴下党样板。图为下党乡新貌。 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部署要求,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近日,中共福建省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 走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实施意见》。

  “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体现了哪些福建特色,将如何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走好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找准乡村振兴撬动点

  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是什么样子的?

  首要的是处理好城乡关系。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思路,把县域作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在县域范围内通盘考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强整体谋划,同步推进县城、乡镇、村发展,着力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发挥中心乡镇辐射作用,带动广大乡村发展,走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路子。

  乡村振兴点多面广,如何找准有效抓手和载体?示范引领很重要。

  早在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刚提出不久时,福建便启动“千村试点、万村推广”工作。全省共确定1000个试点村,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经验典型,初步探索总结了乡村振兴5种模式20条路径。

  “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是“千村试点、万村推广”工作的“升级版”。示范性、典型性、引导性,依然是关键词。

  按照计划,到2027年,全省将新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00个以上,带动全省1万多个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提升,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施意见将这些远大目标细化为具体指标——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以上;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0以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50万元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稳步消除;90%陆域乡镇30分钟内便捷通高速,65%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以上,5G网络实现重点村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65%以上……

  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分级创建,省、市、县三级分别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形成梯次创建的工作格局。其中,示范乡镇按产业带动、生态引领、文化兴盛、城乡融合等四种类型创建;示范村按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生态宜居、传统村落、文明善治、乡建乡创、民族团结、美丽海岛、侨台赓续等九种类型创建。

让每个村庄都找到自己的路子

  1000个村庄就有1000种模样,自然禀赋、产业基础、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在乡村振兴中,它们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子,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

  实施意见明确了底线性原则:遵循规律,分类推进。

  “尊重村庄演化规律,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精准定位,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进,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省乡村振兴办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将编制《福建省村庄分类工作指南》,以县域为单位开展新一轮村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定位和建设要求。

  分类明确了,精准施策便有的放矢。

  人口集聚、有发展潜力的村,重点优化创业环境,释放人才动能,加强业态创新,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人口收缩、发展潜力一般的村,重点完善公共服务,适度开展乡村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地处城郊的村,重点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服务城市需求,实现自身发展;文化资源丰富的村,重点加强文化保护,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整体价值。

  这个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历史与现代、宏观与微观等辩证关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