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对话英都中心小学副校长洪新江

时间:2024-09-11 05:53 | 栏目:国内 | 点击:

  英都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学校位于闽南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古镇、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南安市英都镇的镇区中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泉州市文明学校”等荣誉。足球、南音、电子百拼……学校积极开拓着特色发展道路。近日,记者走进英都中心小学,采访副校长、校本部负责人洪新江。

人物简介

洪新江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副校长,校本部负责人,小学高级教师。

力推三项校园特色课程

  记者:学校开设了哪些特色课程?主推的校园文化特色有哪些?

  洪新江:学校开设了校园足球、南音、电子百拼特色课程。我校校园足球活动起步早,坚持开展全校性青少年校园足球,是“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获得过2013年“市长杯”南安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组第二名好成绩。

  南音方面,学校是“泉州市南音教学先进单位”,投入16万元建成专用南音教室并添置教学器材,聘请南音名家到校教学。学生参加南安、泉州南音比赛屡屡获奖,已连续承办2014年、2015年南安市中小学南音比赛。

  从2012年开始,我校是连续3年被市里选拔到省里参加电子百拼比赛的唯一一所学校。学校获得2012年南安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电子制作锦标赛小学C组电子百拼团体总分第一名;2014年福建省青少年儿童动手电子制作锦标赛小学B组女子团体第二名、B组男子团体第三名的佳绩。

  记者:德育工作,学校如何开展?

  洪新江:学校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利用“道德讲堂”“申鹭达实践基地”“启航”少年宫及英都镇关工委等平台,创新德育工作;同时结合“留守儿童”专项工作,加强德育课题研究,通过“校园文化长廊”、班级“十个一”建设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记者:师资队伍素质对学校的发展很重要,学校如何建设好这支队伍?

  洪新江:目前,校本部70名教师中,小中高教师1名,本科学历26人,大专学历35人,7人为泉州市骨干教师,8人为南安市骨干教师。

  学校围绕课改,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考评以《英都中心小学教师量化考评方案》内容为基础,实行年段评定、教研组评定及学校教代会考评小组讨论评定相结合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每学年全面考核评价一次。

  由学校教研室统筹指导、检查、评价全校教研工作。特别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构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联动”校本教研机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探究等活动。

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记者:英都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寄宿走读双轨制农村中心小学,如何管理寄宿生,营造温馨氛围?

  洪新江:学校设有学生餐厅,开辟了阅览室,配置了电视、电脑,浴室、亲情接待室、卫生保健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投入15万元建设英都“启航”乡村少年宫,通过这一平台,开设了书法、美术、舞蹈、乒乓球等17个课外兴趣小组,让寄宿生人人参与,配备专职教师辅导,满足寄宿生在校生活、学习、娱乐等需要。

  学校还建立了寄宿生教育管护队伍,负责寄宿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帮助寄宿生养成勤洗脸、勤洗脚、勤换衣等生活习惯。

  记者: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已经成为学校乃至英都全镇的主旋律,请问学校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洪新江:学校共有1477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377名。学生从学期中来看,通过宿舍生活的精心打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馨的家的感觉。同时加强疏导沟通他们的情感世界。2013年中秋节,在学校“留守儿童网上会亲室”,我们组织留守儿童300多人次,分批与身处远方的家长进行网上视频、语音聊天。

  假期中,我们坚持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如2013年英都镇关工委联合泉州华侨大学法学院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为留守儿童指导学业,更与他们交朋友。

  今年2月,学校开展了“情系学子,走访千家”大家访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全校1000多名学生,采取了学校领导带头家访、班主任普访、科任教师联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

  今年暑假的夏令营活动于7月20日启动,为期1个月,面向全镇所有留守儿童及学生免费开放,共设南音、书法、绘画、电脑、象棋、科技制作6个活动小组,由6名大学生志愿者和6名英都中心小学教师共同担任辅导员,共有来自各村的100多名留守儿童学生参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