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治 >

泉州市区中山中路(打锡街—钟楼)综合提升工程启动

时间:2024-09-09 13:18 | 栏目:法治 | 点击:

  近日,作为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七个一”工程之一的市区中山中路(打锡街—钟楼)综合提升工程启动。

  泉州中山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200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获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它是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也是中外文化的串联轴线,承载着泉州市民对古城的美好记忆,是泉州古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山中路(打锡街—钟楼)综合提升工程全长约650米、宽12米,市政道路、综合管线施工工期约4个月。项目涉及海滨、鲤中2个街道办事处,海清、和平、通政3个社区,沿线两侧商家270户,连接背街小巷18条。坚持“一保建筑二保风貌三保功能”原则,项目内容包括市政道路及综合管线建设、道路铺装、景观提升、骑楼结构加固和建筑风貌保护修缮等,是一项整体修复提升的系统性文化工程。

  据介绍,去年11月启动的中山路示范段(打锡街—涂门街)综合提升工程已完成市政综合管线建设及道路铺装,目前正在开展骑楼加固、立面修缮、骑楼天棚吊顶、骑楼铺装等工作,计划今年国庆前整体完工。项目组将总结经验,继续高标准推进中山中路(打锡街—钟楼)综合提升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真实完整地保存建筑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征。

时隔20年泉州再次启动中山路系统性综合提升——

活化一条古街 守护乡愁文脉

泉州市区中山中路(打锡街—钟楼)综合提升工程启动

  去年11月启动的中山路示范段(打锡街—涂门街)综合提升工程雏形初现,已完成市政综合管线建设及道路铺装,目前正在开展骑楼加固、骑楼风貌修缮等工作,计划国庆前整体完工。

  “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泉州中山路,承载着泉州人的记忆和情感,成为不少人心中的乡愁符号。历经百年沧桑,中山路部分骑楼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地下管道老化影响居民生活,启动系统性保护提升迫在眉睫。自1998年沿街立面整修后,时隔20年,泉州再次启动中山路综合提升工程,去年11月已开始中山路示范段(打锡街—涂门街)保护提升,今年6月再次启动中山中路(打锡街—钟楼)综合提升,旨在保护建筑风貌、提升人居功能、守护乡愁文脉。

现状 树蛀楼危 管线老化 功能弱化

  中山路是一座“活的博物馆”,泉州人对街区里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数家珍。然而,在岁月的流转中,中山路老态显现——骑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老住户经常面临管道老化破裂停水停电状况、交通不便居民外迁、沿街商业业态转型阵痛……

  “家里的木头家具都被白蚁蛀蚀,回南天墙面潮湿脱落,去年有好几次水管破裂,停水很长时间,邻居中有很多都搬走了。”中山路住户林阿姨已经在这住了20多年,对于生活中的“不方便”感受越来越强烈。“有些骑楼建筑快百岁了,内部破损、外部风化,急需原样修复。各种电线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一旦出现短路极可能引发火灾。”修了大半辈子古厝的老工匠吴师傅痛心地说。

  “城市在更新,中山路存在骑楼破损、白蚁虫蛀、地下管网老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方面,中山路的小叶榕对建筑破坏很大,还会招来白蚁虫害,遇到台风天,被蛀空的树容易被刮倒,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地下空间严重不足,雨污合流,管线缺乏统筹,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中山路的保护提升势在必行。”中山中路综合提升工程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历次对中山路的整治均以各细分专业的具体问题为导向,此次综合提升工程是一项整体修复提升的系统性文化工程,既有景观提升又有功能提升,将实现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地下管线功能齐全、景观得到改善的目标。

方案 多专业协同提升 修复古城功能体系

  据了解,此次综合提升工程是多专业协同的保护提升,使古城功能体系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骑楼建筑方面,对两侧骑楼建筑进行修缮,包括结构加固、立面修复、建筑风貌提升、走廊吊顶建设、骑楼铺装、立面管线优化等。

  市政基础设施方面,补充完善污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优化更新增补管线设施,规整管线布局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