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全省首个内循环恒温缸式桂花鱼养殖基地落地南安

时间:2024-09-09 11:27 | 栏目:国内 | 点击:

  不用挖鱼塘在大棚里就可以养鱼?在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有一个全省首个内循环恒温缸式桂花鱼养殖基地,就用了这种独特的养鱼方法。

  28日中午,4.5万尾桂花鱼苗喜换“新家”,入住该养殖基地——蓉中村桂花鱼养殖基地。

  4.5万尾桂花鱼游入“致富池”

  “鱼苗到了,鱼苗到了!”28日,一辆辆满载桂花鱼鱼苗的货车,缓缓驶入蓉中村桂花鱼养殖基地。分装、消毒、入池……在工人们的护送下,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经过消毒杀菌后,游入了8个新建的恒温养殖缸内。它们将在这里开始为期5个多月的新生活,长成0.6-0.75公斤便可向市场出售。

  为了更好地观测鱼苗是否健康,工作人员还对鱼进行取样检测。“主要是看鱼鳃部位有没有带虫,我们显微镜只能看到虫体虫害,解剖的时候就看一下鱼里面的内脏器官有没有异常。”养殖基地技术员李晓聪告诉记者,桂花鱼养殖采用的是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机械过滤、鼓风增氧、杀菌灭藻、水质监控等多重功能,能够保证桂花鱼产量和质量,缸内的水体每3个小时就能完成1次循环,耗水量在5%-10%之间,十分节水。

  “此次共投放鱼苗4.5万尾。”养殖基地负责人李朝阳介绍,桂花鱼的生长周期为5个多月,明年四五月,这些鱼就能够出栏,届时可带来两三百万元的收入。

  科技赋能助力灾后重建

  当天,省水技总站、省淡水研究所、广东梁氏种业有限公司、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及梅山镇政府等单位领导、专家来到现场,逐一查看企业各养殖设施设备重建情况,仔细询问基地消杀情况,认真指导企业工作人员做好鱼苗投放及今后常态化日常管理事项。

  原来,蓉中村桂花鱼养殖基地早在2021年10月便已投入运营。该基地由蓉中村党委和当时的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牵头,经部分村民投资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养殖产业蒸蒸日上,然而天灾打乱了他们的发展步伐。

  今年夏季,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基地被大水淹没,遭受重创,建成投产的4套桂花鱼养殖设施设备全部移位损坏、超7500公斤成鱼全部“逃逸”,损失惨重。

  “都已经是成鱼,可以出栏了,没想到,一场特大暴雨,把一切都冲没了。”李晓聪心疼地说。桂花鱼养殖产业不仅是几位投资人的心血,更承载着蓉中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

  来不及心疼,基地便进入了重建环节。连月来,他们重拾信心、加大投入、升级设备、整装再出发,为鱼儿准备更智能化的“新家”。

  “我们吸取了台风的经验教训,在各级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将所有养殖系统基础提高50厘米,在底部埋下挂钩,届时可挂网防止鱼‘逃逸’,同时协调镇村帮忙疏通河道,多措并举,消除隐患。”对于基地顺利恢复生产,李晓聪开心地说,为了提高效率、科学养鱼,基地还优化了内循环系统,同时增设车间智能管理系统、远程操作系统,力求有效提升抗洪能力和排污流速,以科技赋能高标准重建灾后桂花鱼养殖基地。

  “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监控到水体的氨氮亚盐,通过手机直接控制水温、恒风系统,还可以自动加温、杀菌消毒。”李晓聪说。

  “公司鼓励村民以参股等方式,带动大家创业致富。同时,公司每年保证拿出10%利润充实村集体收入,为村财增收至少10万元。”李朝阳介绍,此次重建基地,财政补助100多万元,公司前后又投入了200多万元。

  记者:庄树鸿

  通讯员:张玉清 黄扬富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