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时间:2024-09-08 23:13 | 栏目:国内 | 点击:

  新华社上海5月13日电题: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郑钧天、有之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一直以来,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破解垃圾分类、白领早餐、老旧房屋改造、养老和助残服务等民生难题,持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垃圾分类:已成上海市民的“肌肉记忆”

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一辆可回收物清运车驶入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两网融合”中转服务站(2020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陆家嘴金融城上班的罗泉,每天上班出门都提着2袋垃圾来到小区固定的投放点来倾倒:干垃圾直接投入干垃圾桶,湿垃圾则在除袋后投放到湿垃圾桶,再把装湿垃圾的塑料袋投放到干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已经实施了快2年,原来还需要志愿者指导,现在已经是每位居民的‘肌肉记忆’。像我这样的‘上班族’每天出门前就已将垃圾早早分好了。”罗泉说。

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在上海市长宁区新泾六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公示栏上显示前一天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2020年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上海的所有居民小区,早晚各2个小时左右的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工作早已井然有序,市民们也习惯了这件每天必须要做的“麻烦事”。

  ——早餐工程:优质早餐每天不重样

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一位顾客通过APP扫码,在上海地铁13号线世博会博物馆地铁站附近的一家盒小马服务点取餐柜中拿取预定的早餐(2020年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分类投放完垃圾后,罗泉马不停蹄地赶往单位。在上班路上,他可以每天选择不同口味的早餐。“以前,如果时间赶不及,我就得饿着肚子上班。如今,在上海各大中心商圈、街道社区,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流动早餐车,每天的早餐可以不重样!”

  2020年8月,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旨在让上海市民享用丰富多元、便捷实惠的早餐,并明确支持各种创新早餐供应方式,搭建早餐品种共享平台。

  今年,上海的早餐工程正发展“便利店+早餐服务”“新零售+早餐服务”“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等多种创新模式,流动餐车在产业园区、商办楼宇及大型居住社区等区域陆续落地,打造出一道放心安全、形象美观的城市早餐风景线。

  ——旧改提速:让“蜗居”成为过去式

  今年61岁的市民李萍华在离外滩仅一步之遥的黄浦区宝兴里蜗居了20余年,她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一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住的房子早已破旧不堪,墙面开裂发霉,长期以来,我只有深深的无力感。去年得知要动迁,我兴奋得几晚上没睡着。”一提起去年的动迁,李萍华就笑得合不拢嘴。

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在上海杨浦区一处旧改办公室外,几位居民在签约名单公示栏前驻足观看(2020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近年来,上海市旧区改造不断提速。

  在上海第一个成立居委会的宝兴里,狭小的里弄里曾住有1100余户人家,平均7平方米就住着一户三口之家。宝兴里仅用时122天,即实现居民100%签约、172天就实现了居民100%搬迁,在不到1年时间里创出了两个“双百”的旧改奇迹。这组数字的背后,饱含着居民对生活改善的期盼。

  上海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每年约为3万户老城厢居民解决最“急难愁盼”的居住问题。

  上海市房管局局长王桢说,上海正着眼于人民城市的长远发展,着手留住城市文脉,将城市风貌、优秀历史建筑等的保护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老房加梯:“悬空老人”下楼晒太阳了

上海:人民城市的“密码”,就在这些细节里

  在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居民在加装了电梯的12号楼旁聊天(2020年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今年3月底,上海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乐山六七村的三部加装电梯,在众所期盼中开通运行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