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治 >

刘殊芳:传承老校文化探索国际化道路

时间:2024-09-05 10:13 | 栏目:法治 | 点击:

  刘殊芳:我想,宽松并不等于放松。在成为一个校长之前,我也是从当学生、当老师走过来的。有些时候,你对学生严,学生可能不领情,等他们成长后,他们反而会感谢你。

  而且,严抓规范和服务学生、服务老师并不冲突。从上任以来,我定期都会召开学生、在职老师和离退休老师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大家反映的问题,比如学校厕所不足,有的学生只能等回到家再上厕所,还有食堂饭菜等放学后去吃已经凉了,老师要看早读来不及吃早餐等,学校很快就对厕所合理改造、实行食堂饭菜及时保温、给老师提供免费早餐等。

  这些事情都是细节,看似小事,但对师生的身心也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校长,我希望能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因为有我这位校长而感到幸福。

推行自我教育 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记者:在学校办学上,您说您看重的不是学生的成绩,那么,什么才是您看重的?

  刘殊芳:周国平说过,人真正的成长,在于自我教育。在我看来,发现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学生离开学校后依然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五中,所有班级都是平行班,没有实验与非实验的区别,周六、周日学校也从不补课,因为我们希望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有学科兴趣小组,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特长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我们有学生自办的校园电视台、校园刊物,爱好文学的学生可以在里面一展所长,我们还有很多精品社团,加上每年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给学生提供一个足够展示自我的平台。

  3月底,我们举办了泉州首个学生音乐会,整台音乐会从策划到节目表演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也充分说明了五中学生在学习之外的所学、所长之丰富。而学校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空间。

  记者:有人说,理想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现实的教育是天天的补课、做练习,剥夺学生的发展空间。您怎么看?

  刘殊芳:不否认,在高考这一指标的指引下,有的学校会比较注重成绩。我也常常在反思,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有哪些管理行为、哪些教育行为都在说明我们受着功利主义的影响?

  学生的长远发展就是学校的生命!就五中来说,无论是开办国际高中实验班,还是打造校内精品社团,我的出发点都是让五中的学生从单一的书海学习中摆脱出来,以兴趣为导向,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理想目标更加远大了,他们才能进入更自觉的学习状态,也才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理想目标才是学生爱学习的真正内驱力!

  我想,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五中,应该是一所国际化、更加开放、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五中。那时候的五中人,应该兼具中西文化,更加现代、有活力、有朝气,让人一看上去就觉得五中人就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大目标,所有事情都只能分阶段一步步来。我的灵魂也常不断地提醒我:教育是慢活,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