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福安:创新驱动 开启不锈钢产业发展新时代

时间:2024-01-16 19:45 | 栏目:国内 | 点击:

  1月1日,记者从福安市工信局获悉,去年,福安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035亿元,同比增长11.5%。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背景下,福安不锈钢产业何以逆势上扬,交出亮眼成绩?

  从两项标准的制定中或可找到答案。2023年12月6日,青拓参与编制的T/CISA142-2021《海洋牧场用含钼高耐蚀不锈钢钢板及钢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8月6日,青拓自主研发的高强度含氮奥氏体不锈钢产品QN1804以高强度、优异的耐蚀、低温冲击等性能成功入围《承压设备用钢板和钢带第7部分:不锈钢和耐热钢》国家标准。从团体标准到国家标准,青拓“苦练内功”,将自主创新这一链条贯穿企业发展始终,从而赢得行业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

创新驱动

打破镍资源“卡脖子”

  将“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的设计理念落到实践,需闯多少道关?

  青拓研究院质量管理部部长石显云的答案是:两道,减少镍的生产成本、降低不锈钢中镍含量。

  2011年,青拓率先在国际上开展“RKEF—AOD双联法冶炼不锈钢技术及产业化”工业化生产。“该技术通过省去传统工艺中镍铁二次熔化,降低镍生产综合成本。但试产产品存在表面缺陷等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技术产业化的一大梗阻。”石显云介绍。

  镍是不锈钢冶炼最重要的原料,彼时,市场上镍价格持续攀升,各企业攻关热情高涨,用石显云的话来说:“谁能先将产品投入市场,谁就制造了印钞机。”当时青拓尚未建立完整的不锈钢生产线,热轧、酸洗等业务需承包给其他企业。为提高生产研发效率,青拓在各企业生产线安排质保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不了的马上反馈给研发人员;研发人员下沉一线,了解生产出现的问题并开展攻关。“生产和研发形成了一条线,而不是‘两张皮’。”石显云说,在反复现场调研后,产品表面缺陷等多项技术难题被破解。

  “通常意义上的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包括美标200系、国内低端200系列两种,但其耐腐蚀性都达不到304不锈钢水平,难于在高端市场领域获得大批量应用。”石显云介绍,当时304不锈钢占据全球不锈钢市场份额超50%,以304为代表的铬镍系不锈钢中镍含量在8%以上,价格昂贵,加之国内镍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超95%。

  要想从全球市场分一杯羹,必须研发出镍含量低且性能不亚于304不锈钢的产品。为把握创新主动权,2018年,青拓提出了开发高氮节镍奥氏体不锈钢战略任务,旨在实现不锈钢“平民化应用”。“不锈钢价格主要受制于镍含量,要让人人都用得起不锈钢,就要想方设法降低镍含量。”石显云介绍。

  设想有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降低镍含量?镍含量低了该用什么元素替代?镍含量降低是否会影响不锈钢耐腐蚀性?……“不锈钢性能由各合金比例决定,就像一杯茶,茶和水的比例决定了茶的口感,所以我们通过不断调整各合金配比,让试验数据达到预设效果。”石显云介绍。

  按照试验数据配比,第一炉产品进入工业试制时,整炉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直接损失100多万元。“合金配比中,氮含量过高,导致生产过程中氮溢出,并对生产设备的负荷造成压力。”石显云说。

  当时国内外还没有批量工业化生产过类似的产品,没有确定的技术路线可供借鉴。青拓集团研发团队从头回溯合金比例、调整工艺技术……一个月后,第二炉工业试制成功,资源节约型高耐蚀不锈钢QN1803成功问世。

  从率先在国际上开展“RKEF—AOD双联法冶炼不锈钢技术及产业化”工业化生产,树立全球铬镍系不锈钢冶炼成本新标杆,到全球首发资源节约型高耐蚀不锈钢QN1803,将不锈钢镍含量从8%降到3%,创新驱动,青拓以两项技术领跑,打破了镍元素对国外依存度高达95%以上的资源“卡脖子”问题。

树立标准

国产不锈钢也能领跑全球

  QN1803镍含量相比304不锈钢下降了60%以上,屈服强度提升3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物美价廉的不锈钢生产出来了,却遇到市场不敢用的困境。

  研发了拳头产品,必须加紧布局市场。如何打开市场成为青拓面临的又一难题。

  由于304不锈钢长期垄断市场,企业对新研发的QN1803质量存有顾虑。“开发初期,有用户将304和QN1803装饰管锯断,放在污水中浸泡,测试两者耐腐蚀性能。发现304生锈了,而QN1803没有。”石显云说,基于这样“简单粗暴”的试验,QN1803本身的性价比市场是认可的,但钢铁行业B2B市场运行模式决定他们面对的用户是企业,与B2C市场模式相比,企业在更换新产品时更注重原料厂家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