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 >

厦门强化河湖长制:守护河湖安澜 鹭岛更加“水当当”

时间:2024-01-26 23:45 | 栏目:体育 | 点击:

  畅游筼筜湖,眼前“风吹绿波起,人来鸟不惊”的如画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漫步东西溪,两岸水草丰茂,鱼翔浅底,一幅河湖秀美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如今,像筼筜湖、东西溪这般美景在厦门司空见惯。

  今年来,厦门市以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提高优良水质比例、全力保障河湖水质稳步提升为目标,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工作,流域水质得到不断提升、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流域统筹

  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翻开厦门地图,一条条河流蜿蜒流淌,一个个湖泊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湖,利泽一方。如何治水?背后充满了战略远见。

  治水不是一城一域的责任,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专属工作,需要系统观念。河湖长制是系统观念的生动运用。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高位统筹推动流域治理工作。

  市总河湖长深入基层开展巡河,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治水工作,实行市政府挂牌督办机制……立足流域整体性、系统性,我市谋划推进,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河湖成了市民休闲游憩、品味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用法治力量守护流域河湖安澜,我市举各级各部门之力,制定厦门首部河湖长制专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将全市河湖治理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让河湖长制有实、为河湖长制赋能。

  我市还把3月30日“厦门市河湖长日”以立法形式进行固化,有效提升河湖长制的社会影响和公众认知,同时印发《市级河湖长制成员单位职责》,明确部门职责,协调、督促涉河涉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推动形成高效的河湖治理格局。

  关键词:问题导向

  生态补水从单一河湖向水网扩展

  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治为抓手,我市聚焦关键关节,着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

  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一头通往河流,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只有把好这道闸,才能守护河湖。今年,我市全面开展全市9条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边查边治,摸清掌握各类排污口基本情况,按流域逐条建立入河排污口清单和问题清单,并将排查监测结果及整治要求下发各区。

  从今年5月起,我市每月调度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进展情况并形成通报,每季度召开会议协调相关问题,推动各相关部门落实入河排口分类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东西溪流域80%溯源和35%整治任务。

  生态补水,从单一河湖向水网扩展。2023年度共组织实施生态补水项目9个,现已完工7个,分别是集美中亚城片区污水主干管及补水干管工程、拐仔溪水库水源连通工程、坑内水库向风景湖及瑶山溪补水工程、锦园渠水体生态修复一期工程、海沧天竺湖补水工程、同安蔡宅溪灌溉用水和生态基流工程、翔安内田污水厂至九溪生态补水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并通水的生态补水项目19个。

  关键词:源头管控

  全力加快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系统治水还要从源头抓起。今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巩固河湖治理成效。

  在生活污染防治上,污水“两高指挥部”统筹协调,全力加快城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2023年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29公里,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211.5万吨/日,总规模居全省第一。农村雨污分流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全市121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全部完工,2023年农村分散式处理站点平均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在工业污染防治,我市开展工业污染执法行动,强化全市小流域周边监督执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监督执法、氮磷排放重点行业企业执法、涉水在线监控执法检查等水环境监督执法,先后出动执法人员3530人次,检查涉水企业1417家次,发现问题85家次,行政处罚30家次,刑事移送3家次,查封扣押1家次,罚款237.189万元,责令整改85家次。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我市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11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7.99万亩次,推广应用有机肥22.2万亩次,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创建1家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示范点。

  关键词:系统管护

  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

  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我市坚持系统管护,全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