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南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

    发布时间: 2024-03-24 05:00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目前,南安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类7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名录2项,省级保护名录9项,泉州级保护名录34项;共有代表性传承人32人,其中省级传承人2人、泉州市级传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灯、蛇脱壳古阵法、南音、高甲戏、木偶雕刻等5个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南安非遗传统戏剧共有4项,泉州市级有3个,南安市级1个。

      泉州市级:泉州提线木偶戏(南安)

      古称“悬线傀儡”,源于秦汉,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提线木偶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傀儡调”,并且形成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提线木偶,以其悠久的传承史和丰厚的艺术积累,成为中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并成为当今中国提线木偶艺术无可争议的代表。

      官桥镇成竹下寮村演出提线木偶戏的历史悠远,一九九七年,被南安市文化体育局命名为“民间木偶之乡”。

      泉州市级:高甲戏(南安)

      高甲戏是福建省主要剧种之一,形成于清代中叶。

      高甲戏源于南安石井吟兜村。到清代后期,出现了一个“合兴班”,突破了只演宋江故事的框框,演出半文武戏,以后又发展演出绣房戏。如后来“宋江戏”和“合兴戏”互相吸收融化统一并日趋成型为今日的高甲戏。高甲戏行当的划分与京剧大致相同,丑角戏的表演最为突出。丑角的表演艺术很丰富,如“公子丑”“破衫丑”“傀儡丑”“女丑”等都是艺人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自己创造设计出来,身段动作细致优美,表情幽默诙谐活泼,夸张性大,节奏明朗,舞蹈性强,轻快自如,妙趣横生,独具一格,不仅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而且还引人深沉思考。

      泉州市级:泉州布袋木偶戏(南安)

      掌中木偶戏是木偶戏的其中一种,俗称“布袋戏”。掌中木偶戏起源于何时虽无确切说法,但有资料证实晚于提线木偶戏。南安掌中木偶戏属于“南派”。南安掌中木偶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兼收并蓄,具有很大的文化包容性,在福建木偶戏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目前,美林、诗山、罗东、洪梅等乡镇的布袋戏传承较为完整。

      南安市级:柴脚戏

      在闽南和台湾,每逢迎神赛会,常常要演柴脚戏、装阁、拍胸舞等。柴脚戏,即踩高跷,是双脚各踏着一枝木脚,木脚的制作是取二根木棒,一或二尺长(根据情况有的还可以更长),在中上部的地方钉上一个脚踏板,木棒的下面着地部分比上部稍小,人坐在高处、脚踩在脚踏板上,用绑布把小腿和上部的木棒扎紧扎牢。出阵演出时,个别演员要休息,就须坐在人家的高墙上。柴脚戏可演抛球舞,也可表演拍胸舞及各种戏出,演员的舞姿或粗犷,或文静,他们高出人群,妙趣横生,怡然自在。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