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 蒋杰雄:立足传统文化之根 赋予石头“生命力”

    发布时间: 2024-03-23 15:21首页:主页 > 国内 > 阅读()

      49岁的日晟艺术馆负责人蒋杰雄在去年获得了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这一荣誉对他来说,意味着肩负的惠安石雕技艺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更为重大。“创新就是要立足传统文化之根,又融入时代发展特征,创新创造,把传统做到极致,将创意转化为现实,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蒋杰雄说。

    深耕台湾市场“石头”牵系两岸情

      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福建日晟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杰雄专注传承和创新传统雕刻艺术。在他的带领下,日晟成为一家集设计、生产、安装一体化的石雕艺术作品创作企业。

      创业以来,蒋杰雄深耕台湾市场,上百个寺庙工程项目遍布台湾地区,由他设计承建的日月潭文武庙、虎尾持法妈祖宫、金门大佛园区、金门万安堂等项目,均列入台湾“宗教百景”。日月潭文武庙是其中经典之作,日月潭文武庙感恩碑林揭幕启用庆典当日,时任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吴敦义为他颁发感谢状,称赞其“雕工精美、造型壮丽而有非凡气象”。

    蒋杰雄:立足传统文化之根 赋予石头“生命力”

      49岁的蒋杰雄常笑说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但谈起石雕行业,仍保有热情和干劲。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一直以来,惠安是台湾寺庙建筑装饰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两地的雕刻艺人和企业也经常互动交流。日晟艺术馆专门设有台湾同行会议室,台湾台中雕塑协会就曾多次来参观交流,今年3月,还有十多名专家学者来馆交流学习。

      “每年基本上都有20多个台湾订单,促进了两岸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最近正在推进的金门大佛园区的一座33米高佛像,蒋杰雄和他的团队都是通过厦门、泉州、金门、台北四地开视频会议来完成交流。

    蒋杰雄:立足传统文化之根 赋予石头“生命力”

      蒋杰雄和团队设计承建金门万安堂项目,图为金门沙美万安堂起源地纪念公园落成庆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蒋杰雄介绍,这座金门大佛园区千手千钵文殊菩萨高达33米,即将成为一座新地标。这座大佛的背屏超过15米,石材覆盖在钢结构悬挂体上,本身具有一定的雕刻难度,又由于金门沿海,因此在抗风力和抗震力上要求较高。

    注入文化创意 艺术馆“新瓶装老酒”

      蒋杰雄能够实现台湾市场的全覆盖,并将雕刻版图扩展至日本等地,与他在企业发展中注入文化创意息息相关。

      “惠安雕艺生生不息的背后是千百年来惠安人所秉承的‘继承传统、突破传统’,誓把老祖宗传下的手艺发扬光大的工匠精神。”蒋杰雄说。

      为此,蒋杰雄深耕传统,又不忘创意,作品灵气文气兼具,艺术价值和附加值随之提升,他的石雕作品《金门风狮爷》就彰显出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当时,为了推陈出新,他带领研发团队,实地了解了闽南各地的民风民俗,将搜集到的虎脚、兔鼻、龙头、鸡披风、狗尾巴等巧妙融合而成新的《金门风狮爷》,赋予风狮爷每一个生肖年都能给人带来好运的寓意。

    蒋杰雄:立足传统文化之根 赋予石头“生命力”

    日晟艺术馆一楼陈列着一批蒋杰雄的个人作品。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随着日晟艺术馆的落成,他的理念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该艺术馆由蒋杰雄主导设计,斥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投入使用近四年,目前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师艺术馆。

      “艺术馆实现了室内室外一体化,运用当代的表现手法融合传统石雕元素,可以说是‘新瓶装老酒’。”蒋杰雄说,当初他在展馆建筑方面融入传统惠安石雕工艺以及自己的艺术审美,线条舒展的石雕建筑风格极具现代感。

      在艺术馆的负一楼里,陈列着蒋杰雄收集的一批清末光绪年间的石雕收藏品,其中,有寓意“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的旧时门匾、雕刻着“刘备借荆州”的水车堵等等。一楼则摆放着代表惠安南派石雕的精品。大师艺术馆的成立,加强了惠安石雕和各种民俗文化团体的交流合作,艺术馆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艺术展示交流活动,打造公众活动品牌。

    传承创新并行石雕行业里发光发热

      从13岁起学习石雕技术,如今已经是第36个年头。蒋杰雄家族从高祖辈就开始从事石雕行业,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了,他的曾祖父曾下南洋开石材店,这些在惠安县志中都有迹可循。而蒋杰雄真正的师傅是自己的堂叔。在艺术馆内,几十件雕刻工具整整齐齐地排开,十分吸睛。据蒋杰雄回忆,当初每人都要学习雕刻三年又四个月才能出师,而这套雕刻工具共有34位师兄弟使用过,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蒋杰雄:立足传统文化之根 赋予石头“生命力”

      这种纯手工敲打的凿打手法,是老一辈的传统做法。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国内 - 国际 - 原创 - 社会 - 财经 - 体育 - 法治 - 科技 - 资讯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413458777 官方微信: 服务热线: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新闻起源和新闻来源 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历史 新闻的起源和本质 新闻活动的起源 简述新闻起源 最早的新闻起源 新闻的起源两种观点